1949年12月5日,“代总统”李宗仁从香港飞往美国就医,临行前派高级助手程思远给他的老搭档——桂系首脑之一白崇禧带去信函。

等到程思远赶到海口时,才知广西部队已被解放军全部歼灭,白崇禧几乎就剩下光杆司令了。这时的白氏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听从蒋先生的召唤赴台,还是像李宗仁一样避走海外呢?

早在6月份,已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询问徐永昌:“李、白能否来台合作?”

徐永昌回答:“李不能,白能。”

徐永昌确实识人很有一套。他的预言应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李宗仁 白崇禧

11月20日,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已不愿再同蒋介石合作的李宗仁不顾众人的挽留,毅然乘包机飞往香港,入住半山太和医院,医治多年的胃病。

蒋介石两次派国民党元老朱家骅、洪兰友飞往香港,劝说李宗仁回去继续接管烂摊子,但李宗仁毫不理睬。12月5日,李宗仁径直从香港飞往美国,就此告别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

而李宗仁的多年搭档白崇禧,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12月30日,困在海口的白崇禧在蒋先生的轮番来函及来人游说下,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飞往台湾。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离开台湾一步。

程思远事后曾说过,白氏去台湾是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就是这个选择使他成了蒋介石手中的“电钮”,“凡是李宗仁在美国发出对蒋介石不利的言论,蒋只须把这电钮一按,他就做出永不失误的反应”。

赴台后不久,白崇禧就被列为政治敏感人物,并且他还在“保密局”获得了个“老妹子”的代号,为了便于对他进行监视,“保密局”特地在白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处于监视之下的白公馆,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身为桂系首脑之一的白崇禧,分别在北伐和抗战时做过蒋介石的两任副参谋总长,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又做过国防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是亦敌亦友,非常微妙,并且据说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和他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白崇禧与蒋先生

对于到台湾后的遭遇,白崇禧不是没有思想准备。

在大陆时,包括在李宗仁在内的桂系不少人都劝他不要去台湾。李宗仁高级助手——程思远也劝他不要去台湾,还用1937年抗战爆发时,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去南京就任副参谋总长的情况作对比,说那时是因为广西还有几个军的兵力,蒋介石要抗战就需要军队,而现在白氏手上已没有本钱了,蒋介石凭什么会用你?

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员何遂也劝他说:“上将回台,将必难免一死,应趁机起义,响应共军。”

白崇禧却回答说:“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历史第一,我必对历史有所交待,生死利害,在所不甘,君勿为此喋喋也。”

也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崇禧,此时想到的是,要对历史有所交代,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再加上他对蒋先生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才最终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不仅如此,1950年3月,白崇禧还把家眷20多人接到了台湾,原本他的家人都在香港居住。对此,他的一些朋友大惑不解。

白崇禧解释说:“我们大陆丢了,我们是现役军人,负很大的罪过,中央不处罚我,自己良心自责……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死无葬身之处,跑到哪里去?”

虽然,白崇禧表现出了要在台湾老老实实地待下去的姿态,但他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

1952年10月,专门用以安置失势的国民党元老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名单由29名增加到48名,但是白崇禧的名字却被排除在外。

有些国民党元老如居正、于右任为此找到蒋先生为白崇禧鸣不平,但被蒋先生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