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学语文,大家都会读几篇鲁迅的小说。他的冷眼旁观让许多中学生感到头痛不已。

读小说就像阅读诗歌一样,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那么就无法理解狂人为何大喊“吃人”,究竟吃的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学毕业后,没有了考试的压力,看小说变得容易了。但真正理解小说却变得更加困难。

这是因为读小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活动,有无数种方法。

你可以只是为了好玩,也可以尝试理解作者,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

小说一直“长盛不衰”,无他,它是了解一个社会方便、轻松的方式。

虽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它总是离不开时代背景和本土风情。

例如,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的小说,总是会提到煮钢铁、大锅饭等集体记忆,即使是以未来为背景的《三体》也总有联合国进行“排兵布阵”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想要真正读懂小说,必须读一读背景、渊源、技巧以及影射的人和社会。

最近有一位学者做了一件看起来有些愚蠢的事情,他收集了20世纪中国所有著名的小说,出版了一套《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他通过逐字阅读的方式,带领读者回顾了100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大事,了解了经历了惊天动地变革的20世纪,并通过今古对比反思了当代社会的各种“怪现象”。

希望您在各种信息混杂的时代里,仍然能够珍视读书这一纯净而美好的活动。在碎片化的时代里,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那些有系统性的好作品,将珍贵的阅读时间花费在真正值得读的文字上。

许子东这位学者,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

他曾师从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担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近年来,他还兼职于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鲁迅、张爱玲、郁达夫等中国作家的研究。

许子东出版过《郁达夫新论》《细读张爱玲》等著作,而他的近著《许子东现代文学课》更是入选豆瓣年度书单,成为文学爱好者入门必读之作。

这样的大家学者,也曾经参与或主持过《锵锵三人行》《见字如面》《圆桌派》等文化节目,深厚的专业知识加上幽默风趣的口才,让他吸引了无数粉丝。

宋代大儒朱熹曾谈及读书:“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

而这一次,许子东重新梳理了20世纪中国小说,聚焦现代文学史上的近百部短中长篇小说。

他以时间线为线索,从1902年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开始,一直到2006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止。

(传统的文学史一般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但许子东认为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已经展现出了现代文学的形态。)

通过一篇篇小说的阅读,仿佛我们能够以上帝视角看到20世纪的中国。不仅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还能够了解到百年间真实人生与历史的变迁。

这本书将20世纪的小说分为了四个时期:

1902年至1916年是晚清时期。

1917年至1941年是五四时期。

1942年至1976年是革命时期。

1977年至2006年是80年代至今。

这本书收录了许多经典作家的作品,例如鲁迅、张爱玲、郁达夫、萧红、老舍、沈从文等等,这些作品至今仍然给我们带来精神感召。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不太常见的作品,但它们或记录了时代,或影响了后世的创作,例如刘鹗的《老残游记》、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当代文学是一片庞杂而多枝的森林,这本书收录了近百部小说,读者难免会遇到看不懂的情况。

因此,这本书作为文本细读本,考虑得非常周全。 对于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许子东往往会进行通俗易懂、一针见血的概括:

对于不同作者的风格,许子东往往会进行通俗易懂、一针见血的概括:

鲁迅的作品像下棋比其他人多想了好几步,好几个层次;

郁达夫的作品描绘了民族、性、苦闷等等主题;

丁玲的作品从女性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看到了女人,还看到了男人;

王朔则被称为“痞子文学”的代表人物;

王小波则被誉为当代青年人的精神教父。

此外,书中也会详细交代故事背景,重要段落还会摘抄并进行重点评析。

在这本书中,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观察,还能够感受到不同作者文笔的功力和文学之美。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许多知名学者的研究,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陈平原、洪子诚等,以及海外的夏志清、王德威等名家。这些专家讨论了一些文艺理论、流派思潮等文学史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解读。

有着文学热情的读者,可以读到百年来中国经典小说,在阅读过程中重新认识中国百年社会变迁。此外,书中提供了按图索骥的功能,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本,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对于文学研究者而言,这本书也提供了全面且新的研究结果,解读了中国文学的过去与未来。读者可以从点滴之处思考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书中还收入了“生态篇”,通过作家的日记、书信或其他第一手材料,高度还原了“作家的一天”。

例如,1926年郁达夫的“恋爱”日记,1936年鲁迅晚年的“误诊”疑云,1952年巴金“同志”在朝鲜战场,1994年“拜访”王安忆的上海作家生活等。这些记录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键的文学史场景,比如20年代末的“批判鲁迅”,30年代“两个口号”之争等。

这些真实的史料是了解现当代小说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它们也是探讨几十年间中国作家生态的具体变化的重要记录。

除此之外,书中还特别赠送了一份手持长卷《20世纪中国小说作家系年》。通过阅读这份长卷,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生平,不同作家之间可能的交集、所处的时代,以及不同作家与时代的命运。

总之,《中国文学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多层次的阅读体验。

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文学研究者,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子东将与你一起阅读名著

我们阅读小说,通常只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而很少思考小说在历史中的意义和与当下的联系。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逐步深入小说,为你分析其中的语言和情节。

他们会解答你曾经想过但没有仔细思考的问题和困惑。

例如,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

在书中,他们用高度概括的标题总结了《伤逝》,该标题代表了“五四”爱情小说的基本模式。

基本模式是什么?

“他不只是在谈恋爱,作家安排男主角同时做三件事情 :第一,一个男青年追求一个女青年(恋爱)。第二,一个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教育)。第三,一个文人试图唤醒被礼教束缚的中国女性,或者更广义的象征,男性知识分子,试图唤醒女性代表的沉睡的、弱势的大众(启蒙)。”

这种模式后来成为许多现代作家写作的参考:恋爱就像启蒙,目的是拯救对方。

这本书详细说明了涓生、子君的恋爱方式,在破旧房屋中谈论家庭专制、打破陈规、男女平等、伊孛生、泰戈尔、雪莱等话题……

这也许就是影响后来读书人的恋爱方式的基本模式。

“第一,主要男的在说,女的基本在听;第二,男的不讲楼不讲车,也不直接讲政治经济,而是讲文学谈文化。有人刻薄总结过这种恋爱方式,说现今社会男追女,有三个武器,晒身体,用钱砸,文化洗脑(话糙理不糙)。”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小说语言的解读,许多作家对同一事物的描写方式,许子东经常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

还有一些对于小说语言的解读,不同作家对于同一事物的描写,许子东也会常常放在一起比较。

例如,张爱玲的文笔总是缠绵悱恻,令人向往,许子东就用茅盾来进行有趣的对比。

两位作家都写了关于性感的话题,张爱玲写道: “一件条纹布浴衣,不曾系带,松松合在身上,从那淡墨条子上可以约略猜出身体的轮廓,一条一条,一寸寸都是活的。”

而男作家茅盾则写道: “你的颤动的乳房,你的娇羞的眼光,是男子见了谁都要动心的。”

许子东说:“确实,女作家在写性感方面更为微妙和细致。”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与以往的文学史不同,它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以文本阅读为中心。

按作品出版发表年份,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的时间框架。

每部作品都是现当代文学的一个观察点,这些点串联起来,便形成了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史。

通过阅读近百部文学著作,许子东概括出了一个基本思路,即阶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同时,小说中呈现出了知识分子、官员和人民之间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在不同时期,小说的主题各有异同,但三种人物类型总是相互交替出现,构成了20世纪一个交织着不同人物的时代。

晚清模式下,士见官欺民。

而到了“五四”模式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则变得十分复杂。官常常“看不见”,但又通过爪牙影响人物;士则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战斗型、卑微型、无力型和奴隶型。这些都能反映出作家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内心呐喊和波动。

50年代,“红色经典”著作中,“士成新官而助民爱民”。

80年代,又回到了晚清模式,士见官欺民的情形再次出现。而到了21世纪的《三体》,新一代的干部偶像章北海也成为了文学中的人物,与士、民一起共进退。

通过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我们能够看到20世纪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能感受到一部部中国小说如何讲述好一个中国故事。

如何挑选一本好小说?

说到这本书的来源,还有一个小小的趣事。

三年前,北京理想国的刘瑞琳总编和梁文道、曹凌志等同行朋友,约请许子东写一篇“中国当代(或20世纪)文学简史”。

许子东考虑到自己并没有相关的团队支持和集体项目,因此,他以“如果没有准备好写‘繁史’的资料,那么也不能写‘简史’”为由婉拒了邀请。但最终,他决定写一份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可以独立完成的文本阅读。这是因为他发现,如今的文学史著作往往只介绍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家生平及潮流派别,缺乏对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

因此,许子东从构思音频节目开始,到修改、增添内容并最终完成了这本学术著作,历时约三年。

既然要讲述现当代文学,那么选书的眼光也非常重要。

许子东在选书过程中参考了很多主流文学史的观点,如王瑶、唐弢的现代文学史,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及王德威的《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等。

其次,他也尽量参照了钱谷融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最后,他还参考了《亚洲周刊》1999年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

在选书过程中,除了参考主流文学史和评选书单外,许子东也有一些个人的见解。

最后,还会参考《亚洲周刊》1999年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评选名单。

在选书过程中,许子东除了参考主流文学史和评选书单外,也有一些自己个人的见解。

比如,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小说,但在《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名单里,“十七年”小说只选了《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和《艳阳天》。不过,许子东认为“三红一创”及《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不应被忽视。此外,现代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也被收录在本书中,这些小说都是21世纪初才出版的。

需要说明的是,“十七年小说”是指创作于1949年到1966年期间的小说。

“三红一创”则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以及柳青的《创业史》。

许子东说:“这是我迄今为止出版的最厚的一本书。‘迄今为止’四个字,大概率可删。”

如果你想了解百年来中国小说的发展脉络和细节,希望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增长你的见识,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在书中,你还可以看到许多珍贵老照片,通过这些图片,你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

每本书都会附有参考书目,这是学者严谨态度的体现,也方便读者查阅相关资料。

此外,内文下方多有注释,用于解释引用出处。

这本书是精装的,封面为深空蓝布纹,简约耐看。同时,本书厚厚两大本,可带你一次看透中国现当代文学。。

快来购买本书,一起探索中国文学的精髓吧!

厚厚两大本,带你一次看透中国现当代文学。

我们选择了欧洲轻质纸作为这本书的内页材料,使得这本书不仅有厚实的感觉,而且比传统的书籍要轻很多。

这本书能够180°平摊,让你阅读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