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佳作

二十世纪

中文小说一百强

写在前面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亚洲周刊》于1999年6月仿效西方的“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而提出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书单。该评选范围极广,从纯文学类到非文学类都有,颇具参考价值。

百部世纪小说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中台湾小说占 1/4多,香港作家的作品占10部。

鲁迅名著《呐喊》高踞榜首,为世纪之冠。

《呐喊》

一代文豪为时代呐喊,渴望自由与光明的战歌

《呐喊》这部短篇集诞生于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下,这部作品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更是鲁迅对封建旧礼教、旧思想开战的有力宣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鲁 迅

《呐喊》是鲁迅久富盛名的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包括其代表性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社戏》等。

在鲁迅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真正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鲁迅的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但他更着重于挖掘旧中国农民的精神残疾和国民性格中的奴性。

《骆驼祥子》

老舍先生京味小说的代表力作

老舍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性格复杂、形象鲜明的艺术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老 舍

故事讲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一个青年人力车夫的挣扎和不幸。命途多舛的祥子一心盼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洋车,却起起落落,经历坎坷,最终被黑暗的现实吞噬,成为“城市垃圾”。

本书内容写实,呈现老北京风貌的同时,揭露了军阀混战时期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呼兰河传》

再现“文学洛神”萧红墨迹斑驳的黄金时代

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浸透着萧红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萧 红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萧红用她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平凡人的灵魂,镌刻在黑土地上的小城里,融进了生死离别悲欢的市井中。

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老残游记》

全面还原当时的官场众生相与晚清社会文化史

王国维认为,《老残游记》足以与英国高水平的小说媲美;胡适为《老残游记》写过长文,称赞刘鹗写人写景的创新,以及成功地表达出“无形象的音乐的妙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刘 鹗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线索,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书写。

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虽不入仕途,但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

《彷徨》

一代文豪对现实迷茫却仍探索希望的浅唱

《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鲁 迅

此时鲁迅先生的心境已经产生了变化,处境也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他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

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彷徨》,比起其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来,“技术虽比先前好一些,思想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志却冷得不少。”

《官场现形记》

一部对中国官本位文化原生态刻画的跨世纪经典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李宝嘉

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整个官僚体制中形形色色的大小官吏、胥使差役的行为心态,一一予以暴露。

一个个故事通常同地方说起,再讲到北京,自然过渡连缀,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官场现形图,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四世同堂》

一座北平城记录一段从未远去的民族历史

老舍先生用小人物们的故事记录下整个民族的脉动,用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浓缩了整个北平“亡城史”,也深刻地展现了战争时代广阔中国的面貌,堪称中国抗战文学史上“力透纸背的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老 舍

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背景,通过祁瑞宣、钱默吟、李四爷等众多小人物屈辱、悲惨的经历,生动真切地反映了北平市民在抗战中惶惑、偷生、苟安的心态,以及他们在这段屈辱的历史里所经历的人性挣扎,再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普通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缓慢、痛苦而又艰难的觉醒历程。

《白鹿原》

激荡百年国史 再铸白鹿精魂

小说《白鹿原》构思宏大,以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跨度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构成了庞大的众生相,呈现了历史变动时期民族文化在农村社群的渗透与影响,堪称史诗级巨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陈忠实

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奇异的命运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

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长恨歌》

“现代上海史诗”

作品以平缓冷静的语气、细致入微的笔触为我们搭设了一座通往故事现场的桥,呈现了一场末世繁华的海上旧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王安忆

一个名叫王琦瑶的上海女人从“沪上名媛”的闪亮登场到被人残害的狼狈落幕,她像是处于一个热闹舞池,在华丽的舞步的催促下与身边的人短暂的相识又分离,想要奋力抓住最后一个依靠却为此丢了性命,竹篮打水一场空。

始终与她命运的变换携伴前行的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四十年的时光跨度足以是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弄堂里巷看似盛不下这庞然大物,可它的触脚早已潜入王琦瑶生活的角角落落,牢牢地捆绑住了她。

《古船》

“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碑石”

这部小说所展现的深远的背景、深重的苦难、深刻的命运,所蕴含的深沉的思想、深切的情感,经历了三十年时光的磨洗,依然清晰醒目,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 炜

《古船》叙写了胶东洼狸镇上隋、赵、李三大家族厮斗浮沉的历史,展现了1949年前后四十年间的社会风云,生动地刻画出隋家几个子女在历史的长河中性格和命运的变迁与古老农村嬗变中的心灵阵痛与文化冲突,是一部民族的沧桑心灵史。

小说以一个古老的城镇映射了整个中国,以一条河流象征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以一个家庭的兴衰抒写灵魂深处的挣扎与困顿。

《黄金时代》

王小波成名作、代表作、不朽之作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王小波

本书含《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3个篇章,展开主人公“王二”三个不同人生阶段:青年时豪情万丈,以不屑、逃离对抗荒诞的年代;三十而立,努力融入时代的洪流,尽力扮演一个好丈夫、好教师、好公民的角色;年届不惑,往事历历在目,暴毙的贺先生、时运不济的李先生、嫁作他人妇的女友……他方意识到,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这似水流年。

在作者看来,“王二”只是一个符号,由其串联起的故事拥有共同的主题,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正是如此地活着、存在着,所以没有什么比这更宝贵、更值得书写的故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看尽官场、商场、洋场的怪现状

吴研人所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一,是一部著名的暴露封建专制制度末期政治和社会黑暗的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吴趼人

小说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反映了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封建社会总崩溃时期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堕落,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行将崩溃的历史画卷。

作者吴研人在小说中借主人公之口,概述其二十年中所经历之各色人物:一是蛇虫鼠蚁,二是豺狼虎豹,三是魑魅魍魉,可谓感情激愤,十分沉痛。

有些书不可不熟读,不可不熟知,那就是经典。那是被岁月吹打、淘洗、风化后剩下的菁华。

让自己心灵纯净,精神充实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阅读经典。

(图文转自公众号“云图有声数字图书馆”,略有删改)

唐图有声

● 让阅读有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