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因为用汉字,说华语,成为不少人了解世界,又从世界角度了解中国的桥梁。但是,它经常不说人话,反着说我们这不好那不好,经常又点燃人们的怒火。5月23日的一篇社论,就说得一点也不委婉,不知道算是风言风语,还是忠言逆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论说:“中国成为保护主义标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受到地缘政治博弈的冲击,越来越有可能分裂为排除中国的新贸易安排。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或加剧现有贸易安排的断链和重组。若孤立中国的趋势不变,中国将陷入四面楚歌,45年改革开放的红利势必消失。这对于全球人口大国的稳定,乃至世界的繁荣与和平都不利。”

联合早报说,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日益湍急,拉美多个国家在过去几周,效仿美国和欧洲,也加入了对进口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的行列,使它们与中国之间原本融洽的关系变得紧张。

墨西哥、智利和巴西先后提高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关税,甚至调高了一倍以上;哥伦比亚也可能跟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似乎成为这轮保护主义的主要受害者,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重组正呈现“去中国化”的迹象。作为生产门类最全的世界工厂,这个趋势对全球消费者并非福音。而中国也需要检讨这种日益严重被孤立的原因。

有人批这篇社论的屁股坐歪了。现实的情况是:东盟经济与中国之间的融合程度正日益加深。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上,更在于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合作模式的创新性。

实际上,随着中德、中法近期的高层互访,双方合作领域和深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西方对中国说的话一向以来就是那种我们不爱听的腔调,孤立中国,现实有那么严重吗?

在地域层面,全球市场也不是只有美国一家,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地区并未表现出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排斥态度。相反,这些地区近些年也享受了不少中国改开的红利,也看到未来与中国合作巨大的机遇和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中国正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上,更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不少国家都跟我们自己一样,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前景持十分乐观态度,认为中国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把一个大国逼到墙角会发生什么?联合早报怎么就看不到俄罗斯已经有前面演示过一次了呢?

这篇社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只看到了不利的一面或者说特别强调并放大了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构建了打压围堵中国的联盟,更有可能会造成全球产业链的断裂和重组,甚至以集团势力对抗世界和平与繁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中国是一个14亿人口规模的市场,可以依靠强大的政府行政管理和组织能力开展外循环和内循环双轮驱动。14亿人民从不惧怕外部势力的任何威胁与压迫。

相信许多国家对当今的形势也看得一清二楚了,因此才有了一些发达国家组团到中国进行访问,交流洽谈的行程安排。

回头看看国内媒体是怎么样报道这一类我们不爱听的新闻的呢?“哪怕是暂时遭遇一些挫折和痛苦,我们必须坚定,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崛起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舆论战中,我们就缺这种不说人话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