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鲜活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初夏时节,梅子虽然开始黄了,却还没有完全熟透,咬一口便酸得牙都要倒了。

芭蕉叶宽大的绿荫映上了窗纱,午睡醒来的诗人眼神惺忪,懒洋洋的什么事都不想做。

只隔着窗子,看着小孩子们飞奔着,追逐着空中飘飞的柳絮。

柳絮轻盈,风一吹便四散开来,看似是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在追逐柳花,

可谁又知道,会不会是风与柳花被童心浸染,起了逗弄孩童、想与他们捉迷藏的意趣呢?

杨万里诗中的初夏,似乎沉浸在梦中,带着几分慵懒与恍惚。

然而那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给世界添上了一抹鲜活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清灵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 碕(qí),同“埼”,弯曲的水岸。

* 溅溅:流水声。唐人李端《山下泉》“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一弯碧水溅溅,沿着曲折堤岸流向池塘,一座小桥、一座茅屋,便是最清新幽雅的景致。

天气晴暖,微风轻拂,还没到雨季,溪水水流不大,麦子长势喜人,初熟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预示着丰饶的喜悦。

虽然已错过了春日繁花盛放之时,但此时绿树荫凉、青草幽寂,亦别有一番情趣。

惜春、怨春,是暮春初夏时节诗人们最爱慨叹的情绪,然而王安石的诗中却没有丝毫颓丧,语言虽平实,情绪却是兴奋且昂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慵懒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朱淑真《初夏》

初夏时分白日越来越长,人也容易感觉到困倦,朱淑真写的便是在深闺之中的闲淡无聊。

幽静的窗户上,映着翠竹微微摇晃的清姿;成双成对的鸟儿,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

海棠花早已经谢尽了,连杨花柳絮都也飞尽了,满目的青绿,给诗人的心中带来了几分寂寥。

这是一个静而又清的黄昏,在极致的安静中,那鸟儿成对反而衬托得环境更加孤寂,也给诗人心中多添了几分烦躁。

这首诗字面上是在写人对时令变化的感受,实则以景写情、隐而不现,细腻、准确、传神,给景物赋予了诗人自己的感情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生活

晴丝千尺挽韶光,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微风扇里麦花香。

——范成大《初夏》

* 百舌:鸟名,又名反舌,因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得其名。传说中它立夏后鸣啭不停,夏至后即无声。

游丝,一般都是虫类所吐的细丝,因为极轻极细,微风一吹便在空中飘荡。诗人将晴朗的日光比喻成游丝,从遥远的天际垂落,在空气中缓缓飘动,袅袅娜娜、飘飘忽忽,仿佛要系住美好的春光,挽留那短暂的韶华。

百舌鸟虽然不再啼鸣,初夏时光却并不冷清,那穿花掠柳、衔泥喂雏的燕子,给世界添了几分热闹。

屋角的槐树枝繁叶茂、浓阴如盖,被荫蔽的屋头从早到晚都是昏暗的,即使是正午的阳光也照不穿。

麦地里忙碌的农人,率先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扇子摇动间嗅到了麦花清新又质朴的香气。

这样的香气,仿佛令人想到了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明媚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

半晴半阴的天气里,诗人邀约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心情格外舒畅。

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

一个“醉”字,状写果农欢饮至醉的情态,描写了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富足,洋溢着自在幸福、积极向上的气息。

此时虽是南宋后期,戴复古也与大多数江湖诗人一样,无力挽大厦于将倾,只能浪迹江湖,以诗词寄情。

但此时他携酒游于张园,面对生机勃勃的景色,也忍不住内心欢喜,愉悦尽兴、陶然忘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含蓄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 《客中初夏》

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雨过天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明净鲜妍了。

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艳黄的葵花向着太阳开放。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退居洛阳。

故这首诗虽然写的明丽,实则却是含蓄地借景物寄托内心的政治理想。

他将王安石比作随风转舵的“柳絮”,将自己比作怒放的“葵花”,将皇帝比作“日”,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然而即使抛开隐藏的寓意来读,这首诗抓住了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虚实相衬、境界恬然,清新明快,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