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诺阿

剧情

传记

影片 · 信息

导演:吉尔·布尔多

主演:米歇尔·布凯 / 樊尚·罗蒂埃 等

电影 · 简介

这是一部传记电影。故事发生在1915年的法国,著名的印象派艺术家雷诺阿(米歇尔·布盖 Michel Bouquet 饰)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妻子的去世、身体上的病痛,加上儿子让·雷诺阿(樊尚·罗蒂埃 Vincent Rottiers 饰)在战争中身负重伤,这一连串的打击让年迈的雷诺瓦日渐消沉,一蹶不振。就在此时,一位名为安蝶尔(克丽丝塔·泰瑞特 Christa Theret 饰)的模特出现在了雷诺瓦的生命之中,安蝶尔的年轻和美丽让雷诺瓦的生命再度轮转到了春天。

之后,儿子让·雷诺瓦回家养伤,他震惊于安蝶尔的美貌,对其一见钟情,然而,让雷诺瓦没有想到的是,他炙热而强烈的感情却令父亲再度坠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所幸雷诺阿将这份痛苦转化成为了创作的动力,一幅幅美轮美奂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从他颤抖的手下诞生了。

全片充满了雷诺阿式的光影效应,画面中的庄园美景令人向往。尽管在这里也会产生冲突和矛盾,但终归「爱和美」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他们人生的主旋律,令观者感受到满满的生命力。

历史上父子齐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不乏其例,如大仲马与小仲马、大施特劳斯与小施特劳斯、而奥古斯特·雷诺阿与其子让·雷诺阿也是同样举世闻名的。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艺术门类不同,一位是画家,一位是优秀的电影导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家父亲雷诺阿笔下的儿子让·雷诺阿童年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与画家同名的传记电影中特别展示了雷诺阿的二儿子在父亲和他后来的妻子安蝶儿(后起艺名为卡特琳·海斯琳)的鼓励和启发下,是如何从一个没有人生抱负到有了人生目标和理想,并最终成为了电影史上重要的导演的。

下面介绍在这部电影里没有讲述完的这位导演后来的的人生之路及作品。

让·雷诺阿

让·雷诺阿是20世纪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著名导演, 被电影界后人誉为“写实主义大师” ,擅长于表现法国社会的风情,从底层社会到上流社会,他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具有意味的现象。1960年代事业滑坡,但以前的杰作不断得到认可,不同时期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雷诺阿于1975年获得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生平简介

让·雷诺阿于1894年9月15日出生在法国巴黎蒙马尔特雾堡。他的父亲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绘画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

对雷诺阿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他的表姨妈嘉布里艾尔、妻子卡特琳·海斯琳(艺名,本名安蝶尔)。

幼年时姨妈嘉布里艾尔也是雷诺阿的保姆,雷诺阿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她身边度过的。自雷诺阿两岁多的时候起,她就经常带着他去看电影、木偶戏和戏剧演出。

1912年,雷诺阿进入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大学攻读哲学和数学,然而他的志向却是去当兵。

1913年,他在没有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就到军队服役去了。

让·雷诺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雷诺阿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数月后因右腿负伤回到巴黎养伤,开始迷上的电影。

雷诺阿的伤虽然养好了,却落得终生残疾,好在腿瘸并不影响开飞机,雷诺阿便回到军队学习飞机驾驶技术,学成之后被派到一个侦察机中队当侦察员,直到在一次飞机降落出了事故之后才中断飞行生涯。

1918年战争结束时已晋升中尉,并获军功章。

1919年,雷诺阿的父亲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雷诺阿

翌年,雷诺阿与父亲的模特卡特琳·海斯琳结婚,并遵从父亲的遗愿从事陶艺制作。

卡特琳与雷诺阿一样喜欢电影,甚至比雷诺阿更进一步,不仅喜欢看电影,而且希望演电影。雷诺阿说自己当初涉足影坛的主要目的只是想使妻子成为电影明星。

1924年,他为妻子主演的《卡特琳》担任制片人。

《水上姑娘》剧照

同年,他还执导了妻子主演的《水上姑娘》,这部带有梦幻色彩的影片起初并未得到观众认可,以至于雷诺阿夫妇打算放弃继续拍电影。

然而,成为导演、成为演员或许是他们此生的命运。

该片部分场景被一个朋友编入一个精彩电影片断集锦加以放映,观众在看到《水上姑娘》中的梦境时,爆发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使他们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们决定继续拍电影。

《在底层》海报

《娜娜》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娜娜》剧照

1926年,雷诺阿拍摄了根据左拉小说改编的《娜娜》,由法国与德国共同投资,仅法方的投资就超过100万法郎。这部耗资巨大、长达120分钟的影片成为当年的巨片,公映后也引起了巨大反响,却未取得经济效益。发行的惨败导致雷诺阿只好卖掉父亲的大量绘画作品以偿还债务。

此时,对电影的挚爱已使他无法放弃拍电影的念头。

在默片时期他还拍摄了如下影片:

《查尔斯顿》(1927)、《玛尔基塔》(1927)、《卖火柴的小女孩》(1928)、《懒兵》(1929)、《城中比武》(1929)、《穷乡僻壤》(1929)。

这些影片已经显示出雷诺阿在题材和风格方面的某些特点,如探讨物质生活的意义、将现实主义与梦幻般的想像相结合。

雷诺阿的默片大多是由妻子主演的,他也跟妻子一起出演过别人导演的影片,如阿贝尔托·卡瓦尔康蒂导演的《小莉莉》(1927)和《小红帽》(1929)。

《母犬(又名:娼妇)》海报

《母狗》剧照

1935年,雷诺阿的《朗基先生的罪行》作为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受到影评界的推崇。影片将普通工人的正面形象搬上银幕,一反当时法国影坛崇尚资产阶级浮华生活的做法,该片的社会意义大于表现技巧。

《乡村郊游》海报

《大幻灭(又名:大幻影)》海报

1937年,雷诺阿的伟大杰作之一《大幻灭》问世。影片的法文原名是“La Grande Illusion”,汉语可以直译为“伟大的幻影”,恰如其分地暗示自由、平等、友爱等理想都如同一个伟大的幻影。

影片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侯爵出身的参谋博和工匠出身的驾驶员马成了俘虏后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多次尝试越狱后,博没逃过死亡,而驾驶员马则历经种种磨难逃到了瑞士。据说这是根据雷诺阿自己和战友班萨尔在一战期间的亲身经历拍摄的。

雷诺阿在回忆这部影片的诞生经过时曾说:

「促使我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对大多数战争题材影片的处理方式感到气愤。请各位想一想。战争、英雄主义、军人的姿态、法国大兵、德国鬼子、战壕,可怜的俗套何其多!」

虽然雷诺阿曾经作为空军侦察员参加过这场战争,战友班萨尔的战机七次被击落、他本人七次被俘虏、七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但雷诺阿在《大幻灭》中仅表现了战争中极为平常的越狱事件,因为他确信:「题材越平常,影片作者的创作余地越大。」

后来人们对影片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是相反的,这完全取决于评价者的立场。体现在:在墨索里尼控制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它被认为是反犹太主义的,而获得了最佳艺术集体大奖;而在纳粹德国,本片认为是“亲犹太主义”的,从而被禁映。

《大幻灭》在电影中运用大量的景深镜头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40年代后期兴起的写实主义电影树立了典范。

《游戏规则》海报

《游戏规则》剧照

让·雷诺阿在完成《马赛曲》(1937)、《衣冠禽兽》(1937)之后,释放出了强大的导演创造力,他和其他电影人共同成立了一家制作公司,只拍摄了一部电影即他的最高杰作《游戏规则》(1939)。

无论是从主题上还是技术上(拍摄很多镜头,演员即兴对话,并在拍摄过程中修改故事)来说,雷诺阿都充分利用了公司给予他的自由。

《游戏规则》是一部规模宏大、几乎是歌剧式的爱情片,融合了喜剧和悲剧、现代性和传统,是一幅宏大而尖刻的法国生活全景图。

《游戏规则》的故事即使简单地叙述起来也很复杂。

雍容华贵的娜是贵族罗的夫人,而流浪诗人奥、飞行家于两人都是罗的朋友,两人都对娜一往情深。这天罗在自己庄园的牧场大厅举行晚宴时,奥和于频频向娜以及宴会上的其它贵夫人调情。罗的女仆莉也加入了绅士淑女们相互调戏追逐的行列,男仆马趁机向莉动手动脚,莉的丈夫舒见状大怒,持枪追赶马。这时他在花园里看见一对男女正在朦胧的夜色中相互拥抱,以为是马与自己的妻子莉在调情,一怒之下便举枪击毙了男子。实际上,死者却是正与娜幽会的飞行员于。枪声惊动了主人和宾客,奥和马颓然离去。作为主人的罗为了声誉,则声称忠于职守的舒是以为有人偷猎而误杀了于。其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中间的复杂感情纠葛,可大家仍然接受了罗的说法。于是,似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雷诺阿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和看似荒诞的艺术手法,展示了社会的轻浮和人们令人窒息的态度,在民主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时,这些态度使法国走向道德崩溃,富有嘲讽意味地揭示了战前法国资产阶级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态度:生活如同“游戏”,说谎和尔虞我诈是这种游戏的不可违拗的“规则”。

影片还运用隐喻手法预示了「奇怪战争」的悲惨结局。

《吾土吾民》海报

纳粹占领法国时期,雷诺阿侨居美国,为好莱坞拍片。

从1940年到1950年,雷诺阿在好莱坞期间共拍摄了6部影片:

《沼泽地》(1941)、《吾土吾民》(1943)、《向法国致敬》(1944)、《南方人》(1945)、《女仆日记》(1946)和《海滨浴场上的女人》(1947)。

但这些影片的艺术表现力都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引起什么反响。

《大河》海报

《大河》剧照

《金马车》海报

1950年,雷诺阿取道印度和意大利回国,并在这两个国家分别拍摄了《大河》(1951)和《金马车》(1952)。

前者表现了他对一个古老的国家的观察与思考,这部影片也是雷诺阿的第一部彩色片;

后者是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戏剧作品改编的,作为导演他对壮观场面的热衷与追求。

《法兰西康康舞》海报

《埃琳娜和男人们》海报

1952年,雷诺阿回到法国,虽然受到后来成为「新浪潮」中坚人物的年轻影评家的推崇,但此时他在法国的拍片条件已无法与1930年代相比。

他回国后的18年间仅拍过5部影片:

《法兰西康康舞》(1955)、

《埃琳娜和男人们》(1956)、

《高德里埃博士的遗嘱》(1959)、

《草地上的午餐》(1959)和《被捉住的下士》(1962)。

这些影片虽然在色彩运用上非常成功,也不乏完美的镜头,但都没能超越他在1930年代法国拍摄的优秀作品。

于是,雷诺阿的艺术活动便部分地转向舞台剧和电视,同时撰写有关电影的论著,导演舞台剧,创作小说和电影剧本,写作有关自己和父亲的回忆录。

1979年2月12日,让·雷诺阿在美国逝世。

让·雷诺阿作品年表:

1924:《水上姑娘》(另译:《水的女儿》)Fille de L'Eau

1926:《娜娜》Nana

1927:《查尔斯顿》Sur unair de Charleston

1927:《玛尔基塔》Marquitta

1928:《卖火柴的小女孩》La Petite Marchande d'allumettes

1929:《懒兵》Tire au Flanc

1929:《城中比武》Le Tourmoi dans la Cite

1929:《穷乡僻壤》Le Bled

1931:《堕胎》On Purge Bebe

1931:《母犬》(另译:《娼妇》)La Chienne

1932:《十字街头之夜》La Nuit du Carrefour

1932:《布杜落水遇救记》Boudusauvé de Eaux

1933:《肖塔尔公司》Chotard et Cie

1933:《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1934:《托尼》Toni

1935:《朗基先生的罪行》LeCrime de Monsieur Langee

1936:《生活属于我们》(纪录集锦片)La Vie Est a Nous

1936:《在底层》Les Bas-fonds

1936:《乡村郊游》Une Partiede Compagne

1937:《大幻灭》La Grande Illusion

获奖记录:1937年第5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集体奖

1937:《马赛曲》La Marseillaise

1937:《衣冠禽兽》La Bete Humaine

1939:《游戏规则》La Regle du Jeu

1941:《沼泽地》Swamp Water

1943:《吾土吾民》ThisLand Is Mine

获奖记录:1944年第16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录音奖

1944:《向法国致敬》Saluteto France

1945:《南方人》TheSoutherner

获奖记录:1946年第11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

1946:《女仆日记》The Diary of a Chambermaid

1947:《海滨浴场上的女人》The Woman on the Beach

1951:《大河》The River

1952:《金马车》Le Carrosse d'or

1955:《法兰西康康舞》French Cancan

1956:《埃琳娜和男人们》Elena et les hommes

1959:《高德里埃博士的遗嘱》The Testament of Dr.Cordelier

1959:《草地上的午餐》Le Dejeuner sur l'Herbe

1962:《被捉住的下士》The Vanishing Corporal

1969:《让·雷诺阿的小戏剧》(电视片)Le Petit theatre de Jean Renoir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