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的拟古青绿山水一直倍受青睐,市场表现极佳。只要有大千青绿山水露出于市,势必会引发藏家激烈角逐。在中国嘉德2024春拍“大观”夜场中就带来一件大千作于1948年的拟古青绿山水《烟江叠嶂》,并以3450万元超逾最高估价成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烟江叠嶂图》

尺寸:129.5×67 cm

题识 :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盖全师北苑不袭王晋卿一笔也。戊子四月大千居士并记。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吞江天。越日复节坡诗。
钤 印 张爰、大千居士、张爰私印、潇湘画楼
鉴藏印 梁溪荣子浩珍赏、爱大千画似凤毛麟角同珍之、梁溪荣氏子浩曾藏大千精品二十七帧印
出 版1.《20世纪山水画集》,第13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山水画通鉴•绍往开来》,封面、第10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版。
3.《王诜 <烟江叠嶂图> 研究》,第24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版。(此件出版物 所载尺寸有误)
4.《朵云真赏苑•名画抉微•张大千山水》,第40-4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版。
5.《东方收藏》,第94页,《东方收藏》杂志社,2020年第5期。
6.《盛世典藏》,第54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7.《东方收藏》,第12页,《东方收藏》杂志社,2021年第15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件青绿巨制《烟江叠嶂》领衔,江上千叠山,积翠如浮云,为大千盛年风华所在。至为难得的是绘于绢本之上,苍郁葱茏,润泽清凉。钤“潇湘画楼”印,以示对董北苑平淡天真的千载会心。此幅为民国大家族无锡荣氏家珍,且钤有“爱大千画似凤毛麟角同珍之”印,足见对此幅宝爱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此幅名为《临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图像实际取自《董其昌宋元人缩本山水册》。此套册页共二十二开,因前有董其昌题“小中现大”四字,又称《小中现大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民国四年(1915)十月,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面向公众开放,同时将清宫旧藏书画、陶瓷、青铜器等影印出版。民国九年(1920)十二月,古物陈列所影印出版《董其昌宋元人缩本山水册》,面向社会出售。清宫旧藏的展览出版,扩展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视野,为人们提供了直接观赏、临摹古代艺术杰作的机会,对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张大千也是众多受益者之一,他开始认识到董其昌、董源、巨然的重要性,从临摹石涛、八大迈向唐宋绘画,追本溯源。著名美术史专家傅申认为“从1920年代中期开始,大千先生仿学元人,如吴镇、唐棣、高克恭等,故宫博物院自民国十四年(1925)10月10日成立后,出版了一些故宫藏画,其中有董其昌的《小中见大册》,这一本册子是大千进入宋元的入门途径,对他日后的追本溯源,一直具有重要的领导作用”。实际上,早在张大千之前,就有历代名家临摹董其昌《小中见大册》,王翚和王鉴所临摹此册现均藏于上海博物馆,其中《烟江叠嶂》一页均保存完整,但限于册页形制,尺寸较小,设色单薄,与张大千此幅相比气象大异,逊色不及。再对照董氏《小中现大册》可发现,张大千不拘泥于董其昌原作,无论布局、笔法、用色都体现了对古代经典的新理解和勇于超越的决心,堪称历代仿古山水最优秀作品之一。也是其“血战古人”艺术成果的最经典案例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画面布局方面,大千先生有意拉开了画作山川的空间距离,改变了色彩明暗关系,同时还对坡间竹林和木桥进行了局部调整,成功地表现出“江上愁心干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的意境。
在笔法方面,结合董源、巨然笔法,多用披麻皴,层次丰富,灵活多变,加上青翠苔点,显得更加葱倩郁密。山间白云、飞瀑皆以留白形式表现,坡脚处有数株古树,除一棵横卧古木采用宋元蟹爪法勾勒之外,其他树身留白,略施淡赭,使用勾叶、点叶法,与大千自述相符。
在设色方面,《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继承了隋唐以来的画法,以青绿为主色调,以泥金勾勒天边、山廓、坡底、水纹,在阳光映照下,金碧辉煌,璀璨夺目。而《临梅花道人烟江叠嶂图》的山峦敷染青绿,部分坡石和远山略施石青,赋色典雅,温润如玉,烟岚浮动,宛如仙境,开创出青绿山水的新格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