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

第二年,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开封西南的朱仙镇。

然而,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急催岳飞班师回朝。

此后宋金议和,岳飞却在秦桧、张俊等人的构陷下锒铛入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酿成了千古奇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兴四将”中,名气最大的岳飞含冤而死;刘光世贪财好色、驭军无法,一贯畏惧金军,是最平庸的一位。

张俊却是主动与秦桧交好,主动申请朝廷收回各将的兵权,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杭州岳王庙前四个赤身长跪的雕像,便有他的一席之地,与秦桧等人一起遗臭万年。

唯独韩世忠不仅得以善终,也不曾因变节而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为什么韩世忠能全身而退,晚年甚至能潇洒地悠游西湖呢?

是因为他抗金的态度不够坚决,才退隐山林以自保吗?

事实并非如此。

绍兴八年到九年,宋高宗曾派特使前往金国秘密媾和。

韩世忠知道后,悄悄在和谈使团北上途中埋伏,试图劫持使团破坏和谈阴谋。

可惜的是,他的一位部将胡纺,为了个人利益告发了他。宋高宗得知后极为不满,斥责韩世忠“身为武人,不识大体”。

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初步达成,张俊投向秦桧,密谋先拿韩世忠开刀,韩世忠一度差点被扳倒。

之所以能够保全自身,一则是岳飞及时觉察出秦桧等人罗织冤狱的计划,不顾个人安危将消息透露给韩世忠,让他提前做出了应对策略;二来是韩世忠曾在宋高宗复位过程中立下救驾之功,皇帝内心对他仍存有旧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世忠献上积蓄的军储钱一百万贯、米九十万石及酒库十五座,以求自保。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韩世忠全身而退,秦桧才将全部的怒火和矛头转向了岳飞。

和韩世忠相比,岳飞效忠宋高宗的时间晚,还公开表达过“迎回二圣”,同时他当时军事实力又最强,更容易受到猜忌。

在岳飞被冤入狱后,已经赋闲在家的韩世忠,曾当着秦桧的面质问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

秦桧只能含含糊糊地回复了那句著名的“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赵匡胤)铁杖?”

此事之后,韩世忠也彻底对朝廷失望,杜门谢客,口不谈兵。

即使是昔日的部下,他也经常故意推托不见,以免被猜疑见忌。

临死前几年,韩世忠时常骑驴携酒,带一两名仆人游览西湖。

他学佛问道、写诗填词,“跨驴携酒”,纵情于江南山水。

在这样的境遇下,他留存后世的寥寥四首诗词中,其中有三首都是在写隐逸之兴。

《题云居壁》

芒鞋行杖是生涯,老鬓今年玩物华。

为爱云居松桧好,不须更看牡丹花。

《南乡子·人有几何般》

人有几何般。富贵荣华总是闲。自古英雄都如梦,为官。宝玉妻男宿业缠。

年迈已衰残。鬓发苍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处,贪欢。只恐痴迷误了贤。

《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

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乍读这些诗词,很难令人联想到作者竟是个被誉为“功名与日月争光”的沙场英雄。

他就像所有怀有烟霞之志的文人一样,看起来潇洒自在、心无挂碍。然而事实上呢?

赵焕亭在《奇侠精忠全传》开篇中曾引用过韩世忠的《临江仙》一词,并感慨道:

乍看来不过寻常叹世之语,山林枯槁之士,尽能作得出,那游方觅食之辈,敲起渔鼓简板,走到人丛闹市,唱得来且是起劲,也都没人理会。 岂知作这词的人,却是个绝世英雄,铁骨铜筋,身经百战。及至功成名就,却看着个寒透心冷透骨的榜样,所以把盖世雄心,化作达观顺物,表面上大彻大悟,那知正是一肚皮牢骚,两眼眶热泪。

此言大抵写透了韩世忠作词时的心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十八岁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朝和平定叛乱等战争中,屡次立下汗马功劳。

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却在奸臣的构陷和君王的默许下,被迫选择了结束,闭门十年后郁郁而终。

因为已经“寒透心、冷透骨”,所以只能假作豁达、顺天应时,往佛道等虚处寻求内心的安宁。

实则藏着“一肚皮牢骚,两眼眶热泪”,无处可言、无处可说,只能轻轻叹一句“尽在不言中”。

#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