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最近发了一篇文章《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大意是劝刚毕业的大学生(含硕博)要放下架子,不要跟那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孔乙己一样,困在自己的傲慢里。

我当然赞成。就连中国话剧第一人的赖声川先生也在演讲中多次讲到非常感念在美国那段刷盘子的经历。正是由于赖导做过劳动人民,尝过人家的冷眼,领略过人间的辛酸,他才能把戏剧艺术带到一流的境界。

而天才漫画家蔡志忠也说过,没有实力支撑,学历也只是一张废纸。

但是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去评价孔乙己的长衫这件事。

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应该有足够的雅量,去容得下孔乙己的长衫。

鲁迅在描述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时候,把他形容为“一个贫困潦倒却不甘与短衣帮为伍而自视高人一等的读书人。”

在鲁迅那个年代,短衣帮是出卖劳力为生的。

长衫客是以地主、读书人、有钱人为主的。

说到这里,熟悉我的文章的读者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

如今太多的以司马南粉丝为代表的极左,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短衣帮。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却有满腔的逻辑不清的大是大非和情怀。

在舆论空间上,大有短衣帮不容长衫客之势。

各位需明白,我们跟鲁迅那个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短衣帮是能上网的。

数量惊人的短衣帮一旦拿起手中的那块闪闪发光的砖,在“流量至上”的媒介推助之下,长衫客常常被噎地说不出话来。

而孔乙己对社会能有什么危害呢,他不过是有些木讷而已,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其实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可以去中小学语文辅导班应聘啊。

想想我们的初高中语文考卷上的那些题目,可不就是“回字有四种写法”类似的内容吗。让孔乙己去给学生辅导功课,应该会是个不错的出路。

我明白,《央视网》所批评的是当前一些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他们觉得念了个大学,就成为人上人了,不愿意去做基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就算让大学生做基层工作,也不能搞得太离谱。

比如作为堂堂一本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居然在校招的时候,允许招聘传菜生、洗碗工的公司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像赖声川导演那样能一边端盘子,一边搞艺术的是极少数人,而且赖导是在美国端盘子,时薪也不大一样。

我们尽量还是应该让所有所长的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否则为啥还莘莘学子还费劲脑力上大学呢。

但是有一个事情还是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就是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确实是有学历贬值的倾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这个视频里面的两个女孩都是双一流大学的,但是她们毕业之后,发现现实没有她们想象的那么好。

看到这里,一帮鼓吹“读书无用论”的短衣帮又要嗨了,是啊,上了个好大学,研究生都读了,还不如俺在工地搬砖挣得多!这是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但我觉得,读书有没有用,不在挣钱,而是精神修养。读大学,包括大学以后的升学,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养成读书的习惯,有机会的话,要培养一种趣味。

而趣味这种东西,不读书的人,就是理解不了。

引用冯唐的理论,我们的世界中有一道金线,金线之上的世界,如果读书量不够、品味不行、思想不深,那就看不见。

当代孔乙己们,若不是困在长衫里,便是困在系统里。与其总是要被困着,连点自得其乐的本事都没有,生活真的就索然无味了。

孔乙己应不应该脱下长衫?

徐浩峰的电影《师父》里说得清楚:

练了功夫,就不能拉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