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0日,朱琦突然去世,没有留下一句话和遗言,妻子赵力平内心悲痛的同时,也考虑到爹爹年岁已大(88岁),所以,她强忍着痛苦,将此事瞒了下来。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对于赵力平的做法表示支持,他们就这样,一直瞒了朱德十天的时间。

在这期间,朱德对朱琦这个唯一的儿子很是担心,一个多星期都没有睡好觉,他总是问别人朱琦在医院怎么样了,吃了什么药,大家统一口径,每次都对朱德说:“医院还在抢救呢。”

十天后,这件事瞒不下来,赵力平终于将此事告诉给了朱德,朱德听后,沉默许久,说了一句话:“你们这样做的不对。”

儿子是第一位妻子生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有言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朱德虽然一生有过四位夫人,但是他却只有一个儿子和女儿,对于儿子和女儿,他倾尽了自己的心血,同样,朱德也一直都恪守着自己的底线,尽管他常年身居高位,但是对于两个孩子,他却是从来都严格要求。

朱琦身为朱德唯一的儿子,他本来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但是到最后,朱琦的职务,也不过是一名火车司机,而这一切,都是朱德所要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菊芳是朱德的第一位正式妻子。

1909年,朱德从上海步行至昆明参加云南讲武堂的考试,在路上,由于饥饿,朱德病倒在了路边,正巧肖菊芳的父亲从这里经过,肖家在这条路上有个客栈,肖父就将朱德带到了客栈,让他住了下来。

因为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朱德很快便病愈,而且他也知恩图报,知道自己没什么钱,无法给肖家钱,他就每天努力在客栈工作,时间久了,肖父对朱德的品格很赞赏。

三年后,朱德已经是云南讲武堂的教官,而此时肖菊芳待嫁闺中,朱德也正是婚嫁年龄,在肖父的提议下,朱德与肖菊芳结为了夫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对妻子肖菊芳很好,几年后,肖菊芳生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取名为“宝书”,而朱德在抱孩子时,发现孩子右耳边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便再给儿子取名叫“保柱”

此时朱德在事业上有一定的成就,一家三口,也是其乐融融,当两人都幻想着以后更好的未来时,肖菊芳却是突然患上了一种类似赤痢的热病。

由于这时的医疗条件并不是很发达,朱德看着妻子痛苦,他却无可奈何,几个月后,尚在襁褓中的“保柱”就这样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肖菊芳去世后,儿子嗷嗷待哺,朱德没有办法,又找了一位妻子,她就是陈玉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玉珍思想进步,为人觉悟很高,她与朱德结婚后,并没有对朱德有各种要求,对于肖菊芳留下的孩子,她也是悉心照顾。

后来为了革命,为了祖国,朱德远渡重洋离开国内,陈玉珍就担负起了照顾保柱的责任,这样一晃,就是近20年的时间。

抗战全面爆发时,朱德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员,他已经是功成名就,周恩来奔赴重庆,朱德找到了他,拜托他去帮帮忙,找找自己的儿子保柱。

周恩来深知朱德已经和骨肉儿子分离近20年,所以,他当即答应下来。

与失散多年的儿子重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重庆后,周恩来在寻找保柱的时候,恰巧遇到了云南军阀龙云,龙云告诉周恩来,朱琦在自己的部队中服役,他是被抓壮丁参军的。

得知这个好消息,周恩来尤其激动,他连忙派人将朱琦接到了自己的面前,并将他带往了延安。

朱德见到保柱,当即上前抱住他,摸了摸他的右耳边,发现确实有一根细细的“拴马柱”,朱德泪洒当场,喃喃道:“这就是我的儿子保柱啊。”

时隔多年回到父亲身边,而且朱德在我军是总司令员,地位很高,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朱琦回来后,肯定是可以好好的享福,可最终的结果,却是令众人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并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朱琦谋任何的私利,反而是处处严格要求朱琦,朱琦在朱德身边只待了几天后,朱德就让他去抗大学习,与同学们同吃同住。

毕业后,有人建议将朱琦留在延安,留在后方工作,朱德生气,没有同意,而是将朱琦送往抗日前线,一次战斗中,朱琦的腿被炸伤,没办法他回到延安,这才留了下来。

儿子负伤后,朱德也很心疼,但是他也明白,相对于那些牺牲了的同志,朱琦的结果已经是很好了,后来,朱琦前往抗大分校工作,有人觉得朱琦会将朱琦安排为“大官”,可实际上朱琦到了抗大的分校,职务也不过是一名科员,直到几年后,他才升任了科长。

在当时的时代,朱琦职务的提升,在朱德有心的“照顾”下,甚至还不如一些基层同志们,朱琦也知道父亲是为自己好,所以他从来也没有埋怨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朱琦已经是一名团级干部,建国后,为了新中国的铁路事业,朱琦被调到了石家庄铁路局工作,按照规定,朱琦在军队是团级,到了铁路局,大大小小也该是个官,但是朱德却说:“你不懂铁路技术,不能当当领导搞管理,要从头学起。”

就这样,朱琦成为了铁路局一名普通的练习生,他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真正的成为了一名火车司机。

有一次朱琦工作完,有领导通知他说中央首长要见他,等朱琦赶到后才知道,原来要见他的中央首长,正是他的父亲朱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看着朱琦黝黑的皮肤,脸上的炭黑,他非常高兴,大大夸赞了朱琦一番,说他务实,以后要保持这种精神,继续为人民服务。

从此,朱琦的生活可谓是“一马平川”,他也没有再改行,而是一直在铁路局。

特殊时期里,朱琦受到了冲击,身体很是不好,直到1972年,他被才被重新安排了工作,但是经过几年病痛的折磨,他的身体已经是很憔悴。

1974年,朱琦没有留下一句话,突然去世,这一年,他才58岁。

坚决不为亲属谋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琦去世时,朱德已经88岁,他的身体也很不好,朱琦的妻子赵力平怕对爹爹朱德打击太大,所以在朱琦去世的当天,她将此事隐瞒下来。

直到十天后才告诉了朱德。

作为自己唯一的儿子,朱琦的早逝让朱德非常悲痛,他对赵力平以及康克清等人说:“你们做的不对,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中央党校,受过高等教育,走得却这么早,太可惜了。”

后来,铁路局的领导找到了赵力平,为了方便他照顾朱德和康克清,领导准备将他从天津调回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得知此事后,有些不高兴,他觉得这是在搞特殊,所以,他对铁路局的那名领导说:“力平在天津工作这么多年了,有群众基础,工作也不错,调到北京的新单位也不好参加工作,还是在天津好吧。”

朱德一句话,赵力平最终在天津一直工作到退休。

穿过历史的尘埃,我们看到伟大的朱德总司令员身上,总是有着令人叹服的胸怀和品格,也是在朱德的影响和教育下,他的子女们,都保持着勤劳简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