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房地产市场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僵局。开发商守住价格不肯让步,普通居民也紧握自家的资产不愿轻易割爱,市场上的买家则分成两派:资金充裕者在观望,担忧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资金有限者只能望楼兴叹,难以入市。就在这一背景下,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在《经济大家说》栏目中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观点。

姚洋教授分析指出,造成当前僵局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人们缺乏购买力,而是对于购房的意愿减弱,他强调,真正的解决之道应是让房价合理回调至更加公平的水平。这一点观点与市场上某些声音截然不同,后者认为只有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人们才会重拾购房的信心。

此外,姚教授进一步阐述了房价调整的必要性,他认为,只有当房价不仅下跌,而且下跌到一个“合适”的水平时,消费者才会真正放下心理负担,重回市场。这一观点既有对市场现状的深刻洞察,也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出路:通过价格的合理化,重新激发市场活力,而非单纯依赖于价格的不断上涨。

姚教授的这些论述,不仅仅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一种分析,更像是对过去市场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批判。他的话语虽然在专业领域内可能触及一些敏感的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洋教授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新见解。他指出,尽管各地的限购政策已经取消,但民众购房的热情仍旧未能被点燃。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姚洋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本质作为一种资产,正是人们对其涨跌敏感的根本所在。

他分析说,当房价看似将上涨时,大家急忙入市,恐怕错过涨价的机会;而一旦房价开始下跌,大多数人则选择观望,因为担心买入后会面临贬值的风险。这种追涨杀跌的行为模式,正是当前房价波动的直接推手。

姚洋进一步指出,房价的缓慢下降实际上削弱了人们的购房意愿。许多人担忧,即便现在的价格已经下降,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这种不确定性让他们犹豫不决。因此,他认为,只有当房价真正降到一个让大多数消费者感到心理可接受的水平,市场才可能恢复活力。

他还提到,地方政府在房价调控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一方面,高房价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房价的过快上涨又会限制市场的自然发展。姚洋强调,要顺应经济规律,放开对房价的过度干预,让市场自然调节供需关系。

最后,姚洋补充道,虽然有些人确实是资金充裕但选择不买房,但也有不少人是真的资金不足。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说“老百姓没钱”。在未来的市场中,政策制定者需要更细致地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在最近一次的经济论坛上,姚洋教授提出了关于房价调整的看法,他用西安房价可能出现腰斩的情况作为例子,引发了场下一片讨论。姚教授的观点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在省会城市房价都有可能大幅下跌,那么在经济条件更为脆弱的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下跌幅度不是应该更大吗?

这种预测虽然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实际上折射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多数人担心,大幅度的价格下降可能会破坏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然而,姚教授认为,只有大幅调整房价,让其回归到合理区间,市场才可能吸引真正的刚需群体回归,而不是单纯的投资炒作。

目前,政府的政策已明确指出,房地产市场需要避免过度的投机行为,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而非炒的。这种定位意味着未来房价的调整将更注重平稳健康发展,而不是剧烈的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虽然房价不会出现大起大落,但对于那些资金有限或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来说,这还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许多人仍然需要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因为即便房价下调,购买住房的门槛依然高于许多家庭的经济能力。

姚教授的观点虽然挑战了常规思维,但也提醒人们需要关注市场的本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关键的市场指标,如成交量的变化,这可能是判断市场是否即将迎来拐点的关键因素。尽管未来市场的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但稳步回稳的预期给了市场一线希望。

姚教授的洞察力强调了一个核心问题:市场的自然调整比人为干预更能反映房地产的真实需求,而这正是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需要深入考虑的。这样的讨论,不仅仅是对当前经济情况的分析,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和建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