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工智能的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与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数字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刻。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评价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2016年开始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趋势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很多国家试图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纳入课程,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以及学会学习等。中国教科院开发的“全球数字发展指数”(Global Digit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dex,GDEI)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可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阶段,更好地激励全球教育工作者。今后的评估应从学业表现、心理健康、参与度、适应力、同伴关系、学习生活平衡、物质文化、开放性这8个方面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评估。

通常,教育评估的核心是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以及认知技能的水平。但是评估还应涉及一系列的社会情感因素,如学业表现,指获取和运用知识和认知技能的水平,以及学生能在何种程度上将所学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健康,指学生感受到的积极情感程度,即,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对人生是否有意义和目标的认可程度;中介和参与度,具体指学生是否具有能力和意愿给自身和身边人、事带来正能量,方式包括制定目标、反思自身的行动及责任以提升自我,并且产生积极的变化;适应力维度,考察学生的抗压能力和逆商,自信程度及作为一名学习者的自洽程度,即学习上的内驱力及自制力;学校参与度,指学生认为其花在学校时间的价值程度,努力学习以取得好成绩,以及帮助老师共同创建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意愿值;同伴关系及集体情感维度,是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考察学生的社交情况,即,学生自身感受到的被同伴接纳与认可的程度,以及是否从家长及老师处获得支持及关心;学习生活平衡,意味着在足够努力学习的同时,能够享受生活,如社交、运动、文化活动等;物质和文化维度,指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否能够为他们的认知和情感技能发展、文化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开放性,指学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深厚、互相尊重的关系的能力,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并且乐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习惯、习俗。

下面选取几个国家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日本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都是满分的,但是心理幸福感和抗压能力分数均很低。巴西学生无论在阅读、科学还是数学等科目的成绩均为一般水平,但是心理幸福感表现比很多国家高。芬兰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心理素质、抗压能力等方面都表现较高。

我们不应该用20世纪的标准来衡量21世纪的学生,现今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可以重新整合学习与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反馈。在20世纪,学习和评估是割裂的,现在,应将二者整合起来。在技术的帮助下,教学人员可以积极利用技术进行课堂分析,让原来一些隐性数据变成显性数据,从而得到更加专业的反馈。我们不能只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程序化的测试,应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学习体验,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要利用数字工具让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数字创作,从而将机械地记忆和回答问题变为主动思考。不应只考察学生是否把题作对,而要测试学生是怎样把题作对的。考试的时候很难避免抄袭。未来,可以用高科技杜绝抄袭情况,确保每个学生答对题目是因为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甚至可以在考试时,让学生们自由地查找信息,看他们是否更好地使用工具,更具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全面的认知。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低技术含量的常规性任务将逐渐由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完成。因此,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完成高技术含量的非常规任务的能力。

本文根据经合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于1月30日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平行会议上的英文发言整理。

翻译整理:中国教科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助理研究员孔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