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世界三大著名渔场之一的纽芬兰渔场以盛产鳕鱼而闻名于世。然而,让人惋惜的是,如今的纽芬兰,鳕鱼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昔日"鱼多到踩着鱼背就能上岸"的盛况不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完全是人类长期以来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性捕捞导致的。

人类在利益的驱使下肆意践踏海洋生态的平衡,最终酿成了这场环境悲剧。

«——【·纽芬兰渔场·】——»

纽芬兰渔场最早是由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伯特于15世纪末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97年,他受英国国王亨利七世之命,率领船队沿着哥伦布的路线向西探索,希望能找到另一条通往亚洲的航线。经过一段艰难的跋涉,卡伯特的船队来到了北美东海岸的纽芬兰岛。

让他惊讶的是,这里的海域竟然鱼群密布,海面都被鱼群挤得水泄不通。

据卡伯特描述,当地渔民下海捕鱼时,往往"不需用渔网,只要在篮子里放块石头沉到水中,再提上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鱼"。他们甚至可以踩在鱼群的脊背上直接上岸,场面蔚为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天赐鱼仓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欧洲,许多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纷纷派出渔船前往纽芬兰进行捕捞。

鳕鱼是深受欧洲人喜爱的海鲜食材。它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非常丰富。’

无论是清蒸、红烧,还是做成鱼排、鱼丸,鳕鱼总能给人带来美妙的味蕾享受。更重要的是,鳕鱼肉质紧实,非常适合做成鳕鱼干储存,这为它的销售和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鳕鱼这种可以大量捕捞、便于储存运输的鱼类食品对欧洲猎强而言就显得尤为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列强为了获取鳕鱼资源在纽芬兰渔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英国和爱尔兰渔民为了能就近捕捞,很多人都举家搬迁到纽芬兰岛上定居,形成了一批临时的渔民村落。然而,大量殖民者的涌入,严重影响了当地土著贝奥图克人赖以为生的渔猎生活。

无奈之下,贝奥图克人被迫放弃赖以为生的沿海地区,向内陆迁徙。由于失去了海洋资源,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各种疾病,这个部落的人口迅速锐减,最终悄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断子绝孙的掠夺·】——»

在鳕鱼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纽芬兰渔民主要采用单钩垂钓、多钩长绳钓等比较原始的方式进行作业。

他们通常将捕获的鳕鱼在岛上加工成鳕鱼干,再销往欧洲各地。由于当时的渔具和船只都相对简陋,运输和储存技术也不发达,所以渔民每次出海的捕捞量都不会太大。

再加上他们捕鱼也讲究季节性休业,通常会避开鳕鱼的繁殖期,因此虽然长期捕捞,但鳕鱼种群数量始终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然而好景不长,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彻底打破了这种脆弱的平衡。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率先实现了海洋捕捞业的机械化。

拖网渔船的普及让渔民可以一次性捕获大量的鱼群,捕捞效率和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低温冷藏、真空包装等现代食品保鲜技术的发明,也突破了鳕鱼储存和运输的瓶颈。这些先进技术如同滚滚洪流,飞速席卷了纽芬兰的海域。

英国大肆投入人力物力,在纽芬兰渔场疯狂捕捞,心急火燎地圈占这片"聚宝盆"。为了尽可能榨取利润,他们全然不顾可持续发展,肆意挥霍着上天赐予的珍贵资源。

1900年,全球鳕鱼年捕捞量曾高达180万吨。

然而,随着英美两国的过度开发,仅仅半个世纪之后,这儿就从世界最大的渔场沦为了一片"死海"。海洋资源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鳕鱼种群数量锐减。昔日的渔业帝国,终究被人类的贪婪亲手摧毁。

«——【·疯狂找补·】——»

20世纪中叶,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和毫无节制的资源掠夺,曾经鱼跃此地的纽芬兰渔场已是鱼影寥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鳕鱼种群数量锐减接近90%,几近灭绝。

就在渔业面临崩溃边缘之时,该地区被归入加拿大版图。然而为时已晚矣,加拿大政府虽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试图扭转局面,但收效甚微。

1977年,加拿大政府将纽芬兰两百海里海域划为专属经济区,禁止外国渔船进入捕捞。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此前评估鳕鱼存量时使用的数学模型有误,低估了种群数量下降的严重程度,因而这一禁令并未奏效。

此后十几年里,加拿大渔民继续凭借先进的捕捞设备在专属经济区内肆意捕捞,鳕鱼种群数量持续走低。

1992年,加拿大终于痛定思痛,在纽芬兰渔场及其周边海域全面颁布禁渔令。

然而,政府的决定却严重害了当地渔民的生计。据不完全统计,禁渔令导致超过4万纽芬兰渔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职业,原本靠海吃海的渔村渔港人去楼空,岛上人口锐减10%。

为了帮助失业渔民渡过难关,加拿大政府先后投入40亿加元作为补偿和安置资金,但收效甚微。曾经的渔业重镇,如今却只剩下零星的观光渔业项目苟延残喘。

禁渔20年后,纽芬兰渔场的鳕鱼资源并未明显恢复。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多年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鳕鱼种群的基因已经发生了改变,它们的个体普遍变小、性成熟提前、栖息地转移,这些都表明该物种正竭力适应人类带来的巨大压力。

如今,鳕鱼对纽芬兰渔业的贡献率已不足1%,往日辉煌不再。

人类从纽芬兰渔场的兴衰历程中得到了惨痛的教训。曾经人们为了一时的利益,竭泽而渔,最终导致了鳕鱼物种的濒危,渔场的衰败。

虽然各国政府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或因决策失误,或因补救不力,最终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结果。

«——【·结语·】——»

纽芬兰鳕鱼的悲惨遭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更要学会节制,保护环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依然严峻。我们应当以纽芬兰渔场的教训为鉴,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

同时还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只有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才能遏制不合理开发,维护海洋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一个绿色美好的未来。

信息来源:

纽芬兰渔场,一座世界超级渔场的消失——中国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