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中国历史上关于权力和皇位相互争夺的事情,可以说不绝于史书。从“高平陵事变”司马懿背信弃义诛杀曹爽,到赵匡胤欺负后周柴家孤儿寡妇,这些丢人的事也是咱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了。但是吧,有两个人,即使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政变中,名气都是最大的,这两个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有明成祖朱棣。

两个人,一个是杀兄屠弟,夺去了大唐的基业;另一个则是把自己的亲侄儿解决了,最后顺利登基,赢得天下。其实这两人在历史上的评价都不算太低,前者不用说,“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王朝历史上的巅峰,至今为止还被后人传颂,后者也有“永乐盛世”开创大明的繁荣景象。说这两人都是“明君”,应该说是“毫无悬念”的。

但是吧,同样是明君,其实也有“三六九等”,李世民的风评明显就比朱棣高了好几个档次,那么这又是为啥呢?

最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李世民的能力远比朱棣更强,他的事业不管是影响力还是格局,也要远远大于朱棣。“贞观之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全面的盛世,无论是从军事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达到了时代的巅峰。领土上,在李世民手上,唐朝也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李世民治下的大唐王朝,的确是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唐朝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唐朝在当时确实是普天之下最大的乐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较“贞观之治”,“永乐盛世”其实就差了一个档次,这跟个人能力关系挺大的,朱棣毫无疑问是最为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是在政治上朱棣就差了不少,基本上“永乐盛世”内政这部分都是朱棣的好儿子,后来的仁宗朱高炽在治理。而朱棣屡次亲征蒙古,固然让明朝的边境问题得到了有力改善,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军事活动也极大损耗了明朝的基本国力,导致了明朝在永乐年间内部财政的空虚。

所以综合来看,“贞观之治”在属于是各方面全能,但“永乐盛世”,只有军事和影响力达到了这个标准。对比起来短板很明显,况且即使是军事,朱棣也没有彻底打服蒙古,反而给之后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埋下了伏笔,相比较被各个部落统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朱棣差了真不是一点半点,名声不如李世民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的原因,则是因为同样作为政变起家,李世民果断将政变限制在了最小的范围内。“玄武门之变”,基本上将整个政变活动限制在了皇城,而且经历了半天时间就宣告终结,可以说除了影响了权力的更迭以外,对于天下的政治态势尤其是黎民百姓的整体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而且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府人才集团”,也在短时间内发挥能力,安定好了整个唐朝的天下秩序,没有让唐朝整体的形式发生崩坏,更没有让唐朝刚刚打下的天下陷入到混乱中,这就说明李世民虽然对政变本身筹划已久,但是也有相应的执政预备方案留存,没有因为自己私人的野心,置天下的形式于不顾。

但是朱棣则不同,“靖难之役”前后持续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在整个过程中,明朝北方的领土几近生灵涂炭,虽然朱棣一直在战术上处在上风,但是总体而言,战乱造成的影响和伤害还是不容小觑的,根据史书记载,“靖难兵起,淮以北鞠为茂草”,这短短的几个字,其实就能看出“靖难之役”的恶劣影响。虽然也能够理解,朱棣本质是起兵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自保,但是客观来说,给百姓生活所带来的损害,是无法被忽视的。

而且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对于原本效忠于建文皇帝的臣子,也采取了非常残忍的方式,如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等人,不仅个人被杀戮,而且跟其有亲缘关系的不少家族也被集体屠戮,由此可见,朱棣对于反对者的态度,是极端残忍苛刻的,相比较李世民对于原本属于李建成麾下的魏征等人的宽恕态度,朱棣的表现实在是差的太远,不得不让人有所诟病。作为皇帝,在这个问题上,朱棣也的确缺乏了容人之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点原因,这是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建立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功勋,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属于特例,虽然唐朝的初代皇帝是唐高祖李渊,但实际上,无论是当时的文人还是后世的史学家,都一致认为,唐朝取得天下,大部分功劳在于李世民,甚至连同样都是皇帝的后周世宗柴荣也说过:“昔唐太宗定天下”,明太祖朱元璋也说:“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这两位皇帝本身也是开辟天下定鼎中原的英主,作为“同行”,他们说的话,应该更有说服力。

既然唐太宗有这么大的功劳,所以即使他最后用非正常手段夺取天下,大家看在他功劳的面子上,其实也能够对其宽容不少,甚至还会觉得,李世民只是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去了。

相比之下,朱棣虽然在皇子阶段和当皇帝阶段,都有亲征的功绩,而且也绝对称得上“百战名将”,可天下是他父亲朱元璋打下来的,治理国家之前有兄长朱标,之后有他的太子朱高炽,相比之下,朱棣的荣光就仅仅只能在军事领域散发,他对于整个大明天下,无论是统治的功劳,还是整体的贡献,就完全比不上李世民这么耀眼,自然对于他的非议和质疑,也就更多了,他的名声赶不上李世民,也就在情理之中,无论如何,朱棣都只能算是内部竞争的赢家,而不算是把蛋糕做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