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位昔日的豪杰,却迎来了令人唏嘘的下场。他们的命运,似乎被历史之手安排得颇为沉痛,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分的历史剧情,为何让历史老师不愿启齿呢?

或许,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在这个战局纷繁复杂的时代,蔺相如和廉颇的命运,又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沉浮和历史波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赵王恣意豪迈 , 妄图在边境另立江山

赵王怎能一意孤行,沉醉于血腥的征服?他们这些臣子,又哪里是服从的奴仆?赵王骄横跋扈,本性难改。赵国国力强盛,四方入贡。自视甚高的赵王,妄图在边境另立江山。

什么魏国,原本不过是小国一隅,稍加使力便可踏平。他带领精锐部队在俺与靳之间设伏,企图一举歼灭魏军,赢得长平城。然而这贪婪的野心,必将导致溃败。

蔺相如站在城门口望着远方,一声叹息。多少次他亲切诚恳地建议赵王退兵 , 暂且避其锋芒。动荡的大时代将至,民不聊生才是国家大患。边疆如果不能稳定 , 将来女真诸部落必将乘虚而入。然而赵王只想攫取更多利益,根本听不进忠言。

廉颇从小便是将门之后,文武兼备。他奋勇当先,率领精兵深入敌后。可他也清楚魏军的勇猛,不是等闲之辈。只要军心稍有动摇,大势必然崩溃。他劝赵王坚守长平城,巩固国防。让奸谋者得意不过片刻,民心才是国本。然而赵王只愈发暴跳如雷,廉颇再劝便是逆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蔺相如察言观色 , 劝王三思而后行

蔺相如经谏赵王轻举妄动的行径无果,暗自叹气。他作为赵国睿智的谋士,最担心的就是赵王会在边境挑起战火,给国家招来无休无止的灾难。

他敏锐地察言观色,深知赵王的脾性难以收拾,这次出征必然轻举妄动。蔺相如站在夜色下的城楼上,望着边境上腾起的炊烟,双手紧抓在栏杆上,心念着家国和百姓的安危。

赵王意气用事,不听劝谏,这让蔺相了万分担忧。他日夜思索对策,希望能化解眼前的危机。终于,在赵军开拔前的一天晚上,蔺相如设法获得了在王座前进谏的机会。

他恭敬有礼地建议赵王:国泰民安才是根本,轻举妄动必然招来灾难。不论战败或取胜,百姓都要倍受战祸。他诚恳地劝赵王三思而后行,退兵保全民心,才是上策。

廉颇一马当先 , 立下赫赫战功

廉颇是出了名的好战。他从小便在军中淬炼,举一反三,志在必得。这次面对强悍的魏军,他更是跃跃欲试。

赵王一声令下,廉颇即刻整军开拔。他在马背上立志要取得本次战役的胜利,一雪长平失守的奇耻大辱。廉颇深谙谋略,他亲自调动各路部队,在魏军必经之路设下绝好的埋伏。

开战伊始,廉颇一马当先,士气如虹。他亲自督战,寸土必争。赵军趁魏军腹背受敌,四面出其不意地围困长平城下。一场血战过后,赵国收缴大量粮草物资。魏国一时瞠目结舌,心生畏惧。赵王大悦,连番升赏,相信天下无双。然而这最初的胜利,不过是历史的短暂停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王猜忌身先士卒 , 强令廉颇收兵回京

一系列告捷的消息后,赵王心生惶恐。难道他真的比得过此人,称霸天下?他开始在谋士的挑拨下,对杰出的战功疑神疑鬼。

最终,赵王下诏召廉颇回朝述职。他心头一直有个疙瘩,就是此人功高震主。一旦取得上党之地,重新站稳脚跟,他必然大有作为,甚至会威胁王位。宁可失地,也不能让此人再在军中呼风唤雨。

赵王故作姿态,在廉颇面前吹捧其战功。实则却暗藏诛心,只想速速遣他离开长平前线。廉颇虽不解其意,但奉命就是军令,只得转身离去。他在马背上回望沉默的士兵,心中万分唏嘘。他知道这会让军心动摇,前功尽弃。然而他已经没有选择,只能眼睁睁地目送祸患在眼前堆积如山。

赵军溃败之时 , 如星辰坠落一般

廉颇离开后,赵军弥漫着一股寒意。士卒们战战兢兢,再也无人指挥调遣。魏军趁机反扑,士气如虹。赵军溃不成军,竟在一夜之间溃败于魏军的猛烈攻势中。

有说法指出,魏国趁夜用铁蒺藜草堵住了赵军的水源。这致使赵军水土不服,疲于奔命。次日魏军猛攻,赵军方寸大乱,顷刻崩溃。

溃败的噩耗如惊雷,震慑了赵王。他惊惶失措,既无人可派,又无力挽回。此时此刻,他终于深深理解蔺相如的谏言,也永远失去了重用廉颇的机会。那曾经超然的荣光,如今已如星辰坠落一般,湮没在长平的硝烟中。

赵王忏悔难及 , 蔺相如病重离世

赵王在大势已去之后,这才后知后觉地后悔不已。他想起当日蔺相如的恳请退兵, 廉颇的万般劝阻,这时这些忠言盘桓在他脑海中,沉甸甸的如同千钧巨石。他不住地叹息,甚至暗中落下眼泪。然而悔过于迟,一切已成定局。

此时此境,曾经睿智的蔺相如也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当年同僚的嫉妒攻击此起彼伏,更有小人在赵王耳边挑拨离间。

这使他整日郁郁寡欢,边疆的消息亦让他心中忧虑。终于,在一次政治谗言的围攻下,苦心的蔺相如开始身染重病。

赵王几次想召他回朝商议对策,蔺相如却推辞再三。他看清这浮沉的政治,也理解大势已去。在病重离世之际,赵王赶到他床前,痛哭失声。可惜时移世易,一切救不回。这位睿智的谋士就此凄然而终,他的谏言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廊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颇离国投奔 , 漂泊他乡终老

廉颇在赵国多有劳绩,却也埋下政敌。新君怀王即位之后,他便遭到各方打压排挤。面对境遇的恶化,廉颇的心如死灰一般。他终于选择离开,只身一人来到邻国魏国谒见魏王。

魏王起初颇为倚重,几次派他出征有功。然而好景不长,他依然在魏国遭遇猜忌,朝中小人的暗箭也往他身上射。廉颇身陷囹圄,甚至差点丢了性命。幸得魏君宽恕,这才保全一命,但只能在魏国颠沛流离。

晚年的廉颇在异乡流浪,孑然一身,已无半点当年的威武气象。他与留在赵国的老友李牧书信唏嘘,讽刺当日执拗的赵王,叹息无奈的命运走向。当他在魏国病逝的时候,没有一个故交前来吊唁,空留白茫茫的墓碑在风雨中崩塌。

结语

最终,我们不得不唏嘘长平之战后两位将领的命运。赵王的轻举妄动如同滔天惊浪,卷起了无辜的英雄。蔺相如与廉颇虽然与时代的洪流抗争,但终究也只能任人宰割。他们的努力与牺牲,并未能扭转赵国的颓势。正如这风雨飘摇的长平古城,他们的事迹终将湮没在太平盛世的繁华背后。

然而不管深宫权倾朝野,还是漂泊他乡的皑皑白发,长平之战中的英雄们依旧值得我们铭记。也许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尘埃中回望,才能找到人性光辉的痕迹。这就是我们读史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