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琳列传

王琳(526—573年),字子珩,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梁、北齐名将。

  • 涡流中沉浮的名将

王琳自幼学习兵法,爱好武艺。梁元帝萧绎还是藩王时,王琳的姐妹同时受到萧绎的宠爱,不到二十岁的王琳因此成了他的心腹,担任武官。王琳性格果决,礼贤下士,喜怒不形于色,身边有很多桀骜不驯的绿林豪杰,都对王琳十分佩服,愿意在麾下效力。

梁武帝末年,侯景之乱爆发,王琳奉萧绎之命,携带一万石米支援京城建康,还没有到达,就听说了建康沦陷的消息。王琳当机立断,将船上的米全都扔进江中,不给侯景军队留下一点,轻舟回到萧绎的根据地荆州。

侯景派遣军队进攻萧绎辖区内的巴陵城(今湖南省岳阳市),王琳接受大将王僧辩的指挥,镇守巴陵。侯景派遣王琳的哥哥前来劝降,王琳说:“兄长奉命讨贼,不能以身殉职,竟然毫不愧疚,反而来诱降我吗?”说完拿起弓箭就射,他的兄长羞愧地退走。侯景久攻巴陵不下,慌忙撤军。

名将王僧辩占领建康后,王琳的部众因为多是盗贼出身,虽然忠于王琳,但军纪不好,在建康城大肆抢掠。王僧辩无力阻止,非常生气,认为王琳将来一定会造反,便请求梁元帝(萧绎)诛杀王琳。王琳很害怕,让手下将领带兵返回自己的任地湘州,一个人来到江陵城请罪。王琳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对手下将领说:“我这次如果回不来了,你们怎么办?”众人义愤填膺,都说:“和你一起死。”

王琳来到江陵城,被抓捕下狱,梁元帝另派大臣收编王琳的部队。王琳的部众拒绝收编,起兵造反。梁元帝派遣王僧辩进攻王琳部众,众人不敌,退守长沙。正在这时,在蜀地(今四川省大部)的武陵王萧纪自立为帝,派兵攻击梁元帝,梁元帝腹背受敌,不得不赦免王琳,湘州军队这才归附朝廷。随后,王琳带兵击败萧纪,梁元帝任命王琳为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刺史。

梁元帝喜欢猜忌大臣,见王琳的部众上下齐心,依然担心他会造反,便将他调任远离京城的广州(今广东省大部)刺史。王琳无辜被疏远,非常失落,对好友说:“我承蒙皇帝厚爱,希望可以报答。可是把我调到广州,如果国家有难,我怎么能及时支援呢?皇帝只是怀疑我罢了,可是为什么不把我调到雍州(今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之地)呢,我肯定能约束部下,为国家守好边疆。”但梁元帝的旨意无法违背,王琳只好去广州任职。

554年,西魏军队进攻江陵,梁元帝紧急诏令王琳支援。王琳还没有到达,西魏军队已经攻破江陵,俘虏了梁元帝,拥立萧詧为帝,建立了西梁。王琳大为震惊,命令全军为梁元帝服丧,向各地发布檄文,共同讨伐萧詧。王琳被推举为盟主,然后派遣大将侯平进攻西梁,侯平屡战屡胜,逐渐萌生自立的念头,不肯接受王琳调遣。王琳带兵讨伐侯平失利,无可奈何,只好同时向北齐、西魏和西梁称臣,以求自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陈武帝杀死王僧辩,拥立梁敬帝,王琳拒绝接受拉拢,举兵进攻陈武帝。陈武帝派遣侯安都、周文育讨伐王琳。因为两名将领互不统属,再加上陈武帝接受梁敬帝禅让,使得前线军心不稳。王琳抓住机会,一举击溃陈军,俘虏侯安都、周文育。不久,王琳得知永嘉王萧庄在北齐作人质,于是与北齐取得联系,拥立萧庄为帝。

几个月后,因为手下将领与陈军交战受挫,王琳被迫退守湘州,同陈武帝讲和,但一直不肯臣服陈朝。陈文帝继位后,王琳认为有机可乘,再次进攻南陈,大败南陈名将吴明彻。陈文帝调遣将领阻击王琳,双方在江面对峙一百多天。某天,突然刮起了西南风,王琳认为这是火攻的好机会,马上准备火烧陈军,谁知火刚点燃,风向突然改变,王琳自己反而被烧得七零八落,几乎全军覆没,不得不带着妻儿投降北齐。

王琳在北齐受到皇帝的礼遇,但遭到其他官员轻视。573年,南陈名将吴明彻带兵北伐北齐,占领了淮南大片土地,王琳跟随北齐将军尉破胡增援。面对南陈名将吴明彻,王琳非常谨慎,他认为吴明彻屡战屡胜,军队实力强劲,建议尉破胡以坚守为主,不要轻易进攻。尉破胡没有接受王琳的建议,北齐军队大败,王琳孤身一人突围,奉命来到寿阳(今安徽省寿县)坚守。吴明彻带兵围困寿阳,北齐将领冷眼旁观,不肯支援王琳,王琳军队死伤惨重,最终城破被俘。

吴明彻知道王琳是将才,想要保全他的性命。王琳被俘后,军中很多人曾是他的旧部,纷纷为王琳求情,就连淮南的百姓都悲痛万分。吴明彻见王琳如此得人心,害怕他归降后再次造反,下令紧急杀死王琳,王琳终年四十八岁。

陶潜列传

陶潜(约365—427年),名元亮,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年隐士、著名文学家,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隐逸诗人之宗”。

  •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文学家

陶潜出身名门,其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其外祖父孟嘉是东晋名士,等到他的父亲去世,家道开始中落。

陶潜从小学习儒家经典,练习古琴,但生性喜爱闲静,热爱山水,同时具备儒家的修养、道家的风范。为了维持生计,二十岁的陶潜踏上仕途,在州郡担任低级官员。

因为祖上声名显赫,加上自己性格怡淡,陶潜感觉这些卑微的官职有辱先祖,往往没有工作多长时间,便辞官还乡。

陶潜在家中以耕田为生,门前种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州郡官员想要请他当官,都被拒绝。

当时,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任职的名将檀道济去看望陶潜,见他已经连续几天挨饿,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表示很不理解,对他说:“自古贤能的人生活在人世间,一定是天下混乱的时候,才会选择隐居。如今天下安定,你为什么要如此作为?”

陶潜回答道:“我怎敢和那些先贤相比,只不过我对做官不感兴趣而已。”檀道济很无奈,给陶潜留下了一些肉食后离开。

后来,朝廷想要授予陶潜参军的职位,陶潜依然没有接受,对身边的人说:“我想靠弹琴唱歌获得隐居的费用,可以吗?”

405年,陶潜最后一次步入仕途,担任彭泽县(今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县令,陶渊明工作了八十多天,实在对做官不感兴趣,于是彻底走向归隐之路。

县里的官员请陶潜回来,陶潜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还是不想为了五斗米,卑躬屈膝地获得官职。”于是写下《归去来兮辞》表达自己的志向,将官印留下,告别官场。

选择归隐让陶潜一直很贫困,但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夫妻两个相互依靠,陶潜在前面耕田,妻子在后面锄地,在菜园子里种豆种菜,日子过得非常清贫,经常要靠朋友接济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陶潜尽管在物质上极度贫困,但精神上却无限自由。陶潜每天都泰然自在,经常访亲会友,每次都要开怀畅饮。

许多人知道陶潜文采极佳,经常置办酒席招待他,陶潜从来不客气,往往喝得大醉。每次喝到兴起,他就对身边的人说:“我喝醉了,你自己走吧,不要管我,我要睡觉。”

陶潜归隐之后反而声名鹊起,大文豪颜延之也成了他的忘年之交,两人经常切磋诗歌技艺,喝酒聊天,被传为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隐后的陶潜,思想更加成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在田间地头写出了大量清新自然的田园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我国最著名的田园诗人。

陶潜的诗歌浑然天成,情感自然流露,毫无教化的内容和雕琢的痕迹。他的隐逸也绝不是消极的避世,相反,他的很多诗文都体现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他猛烈批判现实中的虚伪和黑暗,不愿意同流合污。后人将陶潜的诗文整理成书,编成《陶渊明集》,流传至今。

427年,陶潜病逝。陶潜作为我国古代最有名的隐士,内心深处满是自尊和傲骨。宋武帝代晋自立,让他感受到亡国之痛,更不愿意为刘宋效力。

陶潜撰写文章时都习惯性地记录年月,东晋时写的文章,都清楚地写明年号,东晋灭亡之后,陶潜只写日期,没有写刘宋的年号,这也许就是他最后的尊严。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六册《南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