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关单位总是缺少干活的人,如何让干活的越来越多?

碧翰烽/文

对此问题,有人提出了两个对策供讨论:是增加新人,还是加大处罚力度?

首先来看“增加新人”。一者,受编制所限,不可能随便增加新人,机关也要防止人员臃肿,人员编制需要严格控制。现在不是人少了,而是人多了。

二者,机关人多了,就可能导致基层人少了。现在的问题是,基层人手不足,人少事多。比如有的机关不能增加新人,就采取到基层借调人员的方式,结果导致机关人员增多、基层人员减少。

三者,如果机关的人增多,活干得越多,还可能给基层增加负担,甚至可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在有些无意义的形式主义事务,往往就是某些机关“人多活多”制造出来的,基层常常是以“一人对多人”,不堪重负。

其次来看“加大处罚力度”。一者,处罚以什么样的标准执行?绩效考核体系能不能做到科学、管用、有效?尤其在机关单位,各个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都不相同。以致于有的单位每到年底评先评优,要么就是领导指定,要么就是投票确定,那些“只是干活、不谋关系”的老实人,往往难以评到先进。

二者,如果进行处罚,又如何保证不出现“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现象?越是洗碗的,越容易打碎碗。那些什么事情也不干的人,能够受得到处罚吗?有的地方单位“一个人干、三个人看、六个人查”的局面,又如何保证对干活人的公平公正?

实际上,现在的机关单位并不缺人,而是有的人已然躺平,有的人被逼躺平,有的人被边缘化。其中之原因比较复杂,在此就不做细细探讨了。

最后,我们来看究竟如何解决“缺少干活的人”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关键在于是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

因为,解决的路径其实非常简单,只是想解决却往往难上加难。一者,看用人导向,能不能把晋升提拔重用的机会多多给予干活干得好的人?这是最为关键的。在体制内工作,最大的激励政策就是晋升提拔重用,没有哪一项措施能够超过此项政策。

可现实往往是,干活的时候想到可能是你,晋升提拔的时候却与你无缘。所以有人曾经坦言,干活的好坏往往与晋升重用没有什么必然关系。

二者,看评先评优,能不能把先进优秀的指标多多给予干活干得好的人?虽然说评先评优没有绝对公正的标准,但是一个单位谁在干活、谁干出了业绩、谁干出了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

或许有的老实人可能并不在乎评先评优,只是专心于做事,但是单位却不能不在乎。因为这不只是影响到老实人本身,而会在单位形成一个鲜明的导向,就是光干活是评不到先进的,那么还有谁会努力干活呢?

三者,看分工协作,能不能为干活干得好的人建立清晰明确的分工机制?分工协作,首要在于分工明确,才能明确职责、明确目标,才能防止推诿扯皮,才能防止有的人干活,有的人不干活。有的干活的老实人,不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常常做些份外的事情。

四者,看环境氛围,能不能为干活干得好的人提供“鼓励担当包容”的环境?干活的人,当然需要好的环境、宽松的环境,要允许试错、创新,要有容错纠错的机制,要给干活的人以充分的空间、以足够的自主。不能动不动就批评指责,不是客观公正的指出问题,而是千方百计挑剔挑刺;不能随意问责追责,导致问责泛化,使得不干活的人、捣乱的人得利;不能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干活的人无法干活、难以干活。

干事创业是需要氛围的,是需要激励鼓励的。赏罚分明,赏与罚,两者都不能偏废,何况绝大多数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