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鲁迅指着3岁就认识800个汉字,4岁就能吟诗作对的神童江希张,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这神童算是毁了!”

江希张为何会被鲁迅如此评价?他到底“毁”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江希张,字幕渠,1907年出生于山东历城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虽然家境普通,但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自小聪明好学,在干农活的间隙苦读不辍,终于成为方圆十里颇有名气的文人。

江母王崇孟,小时候读过私塾,长大后考上了山东女子师范学校,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江希张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

他一周岁开始学习识字,三岁时已经掌握了800多个汉字,能背诵一百多首唐诗。

等到4岁时,江希张已经可以熟练地吟诗作对了。

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江父江钟秀对此兴奋莫名,为了让儿子“更上一层楼”,他逼着江希张提前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儿子强行灌输佛、道等宗教思想。

江希张7岁这年,江钟秀请了几个读书人指导儿子,一起完成了《四书白话解说》这本书,对外却说这是儿子一个人的著作。

《四书白话解说》本身的专业性,加上神童的名声,发表后很快火出了圈。

据说,康有为看了《四书白话解说》后,破例提出收江希张为弟子,之后指导江希张读过史记、汉书、唐诗宋词等经典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尝到了甜头的江钟秀一发不可收拾,很快又趁热打铁为江希张如法炮制了《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一书。

这本书中,江钟秀干脆让江希张用儒、道、佛等教派的一些未经证伪的知识来阐释科学道理,结果搞得科学不科学,教义不教义,让人看得云里雾里,乱七八糟,是非不明。

但由于神童出书自带热点,书的质量问题被媒体人们自动屏蔽,大有把江希张炒作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盖世神童”的企图心。

这样大的阵势,连鲁迅先生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对神童现象进行批判,认为科学不是不是拿各种教派的大杂烩来东拉西扯,这样的所谓神童,未来算是糟了!

那么,江希张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出版后没几年,江希张的父母便相继离世了。

变成了孤儿的江希张终于不用再被逼着出书了,他开始和其他孩子一样疯狂玩耍,恨不得把父亲之前教给自己的“知识”全部抛之脑后。

但在玩儿的同时,江希张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科学。

在亲戚的安排推荐下,他去了山东泰安的萃英中学接受现代教育,然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燕京大学前期的北京汇文大学预科读书。

1927年,江希张克服重重困难,得到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后成功考入巴黎大学,攻读化学专业。

留学期间,江希张无论是上课听讲还是做实验,都比其他同学更用心,各门功课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读书之余,江希张还认识了中国女留学生宋以莲,两人相知相爱,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

毕业后,江希张夫妇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祖国工作。

多年苦读加上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此时的江希张已经今非昔比。再回忆起年少时的神童经历,他只觉得恍若隔世。

对自己幼时与人合著的那本《四书白话解说》,他觉得万分羞愧,觉得很多观点都是片面和浅薄之词,所以立志重写一部,取名为《四书新编》。

经过两年的发奋努力后,1935年,江希张终于完成了《四书新编》的写作计划。

这套书一经发行大受市场追捧,两年时间重印了14版。

抗日将领宋哲元十分喜欢《四书新编》,在征得江希张的同意后,甚至将此书改排成了皮面袖珍本,分发给二十九军战士人手一册。

之后的江希张,又开始编写阐述儒家五部经典《易》《书》《诗》《礼》《春秋》的《五经新编》,还决定陆续整理其他古籍。

但是随着抗战的爆发,江希张只能被迫放弃了这一宏伟的写作计划,开始四处逃难,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一直到抗战结束后,看到国家残破落后、百废待兴的景象,江希张再次想到了儿时科技救国的梦想,决定重新投身科学,进入上海一家化工企业工作。

这一次,江希张再一次倾尽了全力,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不舍昼夜,不眠不休,甚至还因病住进了医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些敌对国家的经济封锁,许多工厂因为缺乏原材料而被迫停工。

江希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详细的调研考察后,他连续写了十几份调研报告,呼吁工厂以国内原料代替进口原料,贡献巨大。

之后,江希张先后被调往中国化工原料公司上海采购部和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工作,成为业内有名的化工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浩劫期间,江希张屡遭批斗,造成腿部残疾,但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

80年代恢复工作后,江希张撑着病体,不断完成国家安排的科研项目,并编审了数十种专业书籍。

人们很难想象,这位化工专家曾经是一位轰动全国的神童。而江希张也从来不和别人提起自己少年时期的“丰功伟绩”,他认为,那并不是一段值得宣讲的历史。

2004年,江希张因病逝世,享年9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作为民国第一神童,江希张的少年时期可谓风光至极。

但如果他一直停留在神童的光环中不再前进,很难避免成为下一个仲永,成为鲁迅眼中的“废物”。

而让人欣慰的是,汪希张的一生并没有被毁掉,他为国家工业建设做出的贡献被很多人铭记在心。

江希张之所以没有变成仲永,或许是因为,在他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对他进行功利化教育和过度包装的父亲不再跟进,于是他获得了解脱,得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

拥有超越常人的聪明才智,是一种馈赠,一种运气。

但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过一生,不虚度时光,不浅尝辄止,不在鲜花和掌声中沉迷,这是一种智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