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厦门市发布公告,拟招聘1162名公办学校教师,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但许多人的关注点是招录的公办学校教师的身份,考生如果顺利过关被录用,只能以“非在编人员”的身份参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据厦门市发布的“2024年公开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本次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实行备案员额管理,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以下简称“参聘管理”)。

了解体制内单位人事管理的人都知道,备案员额管理和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就是“编制不到人”。鉴于此,虽然“公告”中提到,无论是备案员额管理,还是参照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聘用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面均按照在编人员同等标准执行,但许多人仍然过了“非在编人员”身份这一关。

事实上,厦门去年(2023年)招录的公办学校教师,也是没有编制的“备案员额管理”人员和“参聘管理”人员。也就在去年,参加该市公办学校教师招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减少了很多,网上有资料显示,厦门去年招录1400余名公办学校教师,结果第一轮招聘过后有一半以上的岗位没有招满,这跟之前火爆的报考情况完全不一样。

人们猜测高校毕业生报考热情下降,跟招录教师身份变化有很大关系。许多人预计,今年参与招考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依旧会处于低位。

2

厦门是副省级市,也是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属于实打实的大城市。长久以来,大城市公办中小学教师岗位都是热门岗位,吸引了许多高校毕业生报考。现在厦门的情况却跟大家预想的不一样,可见身份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报考热情。

现在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中小城市,教师的收入相对其他行业从业人员都不算高,只能算“中等水平”。但很多年轻人热衷报考公办教师,就是因为公办教师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家图个稳定。如果公办教师成了“非在编人员”,人们的报考热情肯定会大幅下降。

当然,部分地区不再给予公办中小学新录用教师“入编”待遇,不是地方不愿意,而是形势所迫。

近几年新生儿数量下降很快,这样发展下去很快中小学教师就会富余。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财政状况越来越紧张,必须要消化掉富余的教师,才能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

但“消化”在编教师是很困难的,相关部门没有理由辞退一个可以正常开展工作的在编教师。学校更不愿意做这种得罪人的事,毕竟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是身份相同的事业编人员。此时引进“非在编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非在编教师”不管待遇如何跟在编教师看齐,都改变不了他们“编外人员”的身份。也就是说,“非在编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比不过“在编教师”,当中小学适龄儿童人数下降,教师出现富余的时候,首先要清退的就是“非在编教师”。

话讲回来,如果全国各地都以这种方式招录公办学校教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样等过个十年二十年,公办学校教师就基本都是“备案员额管理”人员和“参聘管理”人员,大家都没有了铁饭碗。当所有人的铁饭碗都被打破,教师的身份就回归为“打工人”了,学校需要就招人,学校不需要就裁人;教得好就留下继续教,教不好就离职换工作。

今日话题:你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招录“非在编”公办学校教师吗?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