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針篆是小篆变体。概念最早见于南朝宋王愔的《 文字志》对它的描述为:“悬针,小篆体也,字必垂画细末,细末纤直如悬针”。相传为漢章帝郞中扶風曹喜所创。悬针篆的渊源可以推到战国中山王文字和秦小篆。产生于新莽,流行魏晋,鼎盛于盛唐,历朝历代,源远流长,经久未绝。悬针篆大多为官方用体。文字用于度量衡、铸币、太学碑文、教材、官员印章等。发现的地理位置也遍布全国。如洛阳、西安、许昌、郑州、湖南、北京和上海等。

1、 悬针篆发展历史

1.产生期:产生标志是王莽新政的货币(货泉或货布二字)和新莽嘉量(出土于孟津)的铭文,此货币被当代评为中国最美古钱货,将“货布”称为中国钱币的形象大使。新莽嘉量上有81个悬针篆铭文。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湾故宫博物院各存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莽新政的货币(货泉或货布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莽嘉量(出土于孟津)

2.流行期:东汉魏晋时期悬针篆十分流行。标志性成果有两项,并都成为当时至隋唐书法教材。

⑴公元124年许慎在洛阳写成中国第一个篆书字典《说文解字》,里面的小篆是悬针篆。目前版本已失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文解字》

⑵三国曹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在洛阳太学门口刻24通碑《三体石经》,小篆用的即悬针篆。有专家研究其取法于《说文解字》。代表书家为卫觊。其碎石散落多地,北京故宫、河南、陕西、洛阳等博物院都有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体石经》

3.鼎盛期:盛唐时期悬针篆成为盛世风尚,为篆书中主流字体。

⑴经研究发现武则天、张旭、颜真卿、李邕、贺子章、徐浩和史惟则等当时书法名家遗石中小篆多是悬针篆。河南、洛阳等地博物院都有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颜真卿《罗婉顺墓志》

⑵主要原因是篆书工具书和太学教材里的小篆就是悬针篆,唐太学中《三体石经》要学习三年,《说文解字》要学习两年,《字林》要学习一年。《唐说文木字部残卷》小篆皆为悬针,现存日本。是最接近许慎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说文木字部残卷》

⑶大形悬针篆石刻《峿台铭》和《阳华岩铭》石刻,也是唐悬针标志性成果,代表书家是瞿向问。现存湖南永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峿台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华岩铭》

4.衰退期:从中唐李阳冰任国子监和太学负责人后,批评并放弃了《说文》许慎本的流行书风,推行玉箸篆《说文》刊定教材,虽使篆书风貌耳目一新,致使传统的悬针篆教材绝迹失传。并逐渐成为非主流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文》

唐后悬针篆代表人物有:

1.郭忠恕,北宋初洛阳人,曾任国子监。编篆书字典《义云章》和《汗简》2961个古文字。此书也为悬针篆之渊源。是宋代悬针篆研究标志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汗简》

2.北宋朝代表书家,释梦英,宋代高僧。衡州(湖南)人。有谓“智永以后有阳冰,阳冰以后而梦英"作《十八体篆》,其第17为悬针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八体篆》

3.北宋陈恬.书丹悬针大篆《蔡夫人墓志》是目前唯一一方用古篆书体书写的墓志。共626字。书法价值巨大。2012年出土于郑州黄岗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夫人墓志》

4.明刻《北宋释梦英32篆》包括悬针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八体篆》

5.清末民国代表人物汪仁寿,我国第一部按笔划部首检索的《金石大字典》于1926年由上海求古斋书局出版发行。收字之丰前所未有,列篆3614字,重文逾十万。博采众家,收录有《三体石经》,忠恕《汗简》和峿台铭等悬针篆字体。并有悬针篆书法作品存世。为近代篆书标志性成果。作为求古斋主编,不遗余力推广悬针篆,刊印的悬针篆字帖有《三体石经上下两册》,《峿台铭》和《天发神谶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石大字典》

6.近代篆针篆代表人物是周愚山,出版有《百体半刊》等书,影响甚大。精选周愚山50种书体,其中就包含悬针篆。目前有他很多用悬针篆创作的作品存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体半刊》

7.当代河南洛阳籍著名书法家孙伟,于2021年完成八千多字悬针篆电脑字库,并被国家版权局命名为"孙伟悬针篆"电脑输入法,并有《悬针篆书法》专著,形成了当代悬针篆研究标志性成果。

二、 悬针篆现存重要历史遗迹。

除上述标志性成果如《新莽嘉量》《三体石经》《唐说文木字旁残卷》《晤台铭》等外,历史上还留下很多悬针篆遗石。以下是存世的代表性书法名家悬针篆石刻和文献:

1.会稽《曹娥碑》碑阴有三国魏蔡邕悬针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娥碑》

2.沛县的《大风碑》也是汉代悬针篆石刻珍品。据《沛县志》记载,是东汉蔡邕或曹喜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风碑》

3.现藏故宮博物院的《天发神谶碑》,为三国东吴皇象悬针篆书。为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的记功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发神谶碑》

4.魏晋时代的悬针篆印章十分流行,如洛阳出土的三国魏大将军曹休名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将军曹休名章

5.盛唐时期留下大量悬针篆墓志盖在民间不断发现,书法名家撰书的墓志盖或碑额篆书目前发现有张旭、贺知章、颜真卿、徐浩等数十块,主要在洛阳、陕西、郑州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宋初徐铉有悬针篆《千字文残卷》宋摹本存于黑龙江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金代党怀英创造"党氏悬针篆”,独步金代。有《王安石诗刻》山东留世,风格与大风碑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元代吴叡,•成就卓著的小篆大家。悬针篆书《千字文》等存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叡《千字文》

9.明朝宣宗皇帝时期的香炉,尤其是宣德年制的“大明宣德年制”的篆款,皆以小篆出之,字形有王莽“悬针篆”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清朝后期徐三庚和近代齐白石的篆书都取法悬针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三庚的篆书 齐白石的篆书

三、悬针篆书法艺术特点和类型。

1.艺术特点:

有以下几点:

⑴笔法都逆起笔,竖笔悬针出锋。

⑵结体上紧下松,上密下疏;

⑶外方内圆,结构中多用弧形线条和多曲多弧的线条组合;

⑷采取了对称等距分割;其五、体方势长,横粗竖长,形态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悬针篆的类型

⑴从字体年代上大体可以分为大篆(秦前)和小篆(秦后)。大篆代表如《蔡夫人墓志铭》和《中山王鼎》等,小篆代表如王莽货布和唐《峿台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⑵从字体形状上分方、长、和特长三种,字形长方比例大约1:1,1.5:1和2:1以上。方形代表有《蔡夫人墓志铭》和《天发神谶碑》等;长形有《唐说文木字旁残卷》《三体石经》等;特长有《中山王鼎》、王莽钱币和《峿台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夫人墓志铭》

《唐说文木字旁残卷》

《峿台铭》

⑶从字体的书法用笔取法和风格特点可以分三种:其一是以篆法圆转为主的如《蔡夫人碑》、《中山王鼎》和《美原神泉碑》等;其二以隶法方折为主的如《天发神谶碑》、《新莽嘉量》;其三是篆隶结合,方圆结合的如《唐说文木字旁残卷》、《三体石经》和《峿台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王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发神谶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体石经》

四、悬针篆的价值

1.重要的社会文化历史价值。它是中华文明宝库的奇葩,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规范化,审美化的中国传统书体。该字体的丰富发展,就有较大的语言文字发展的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政治价值,对它的科学继承就是在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其有较强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悬针篆表现了统一性、规范性及美术化、艺术化的趋势,让人们在鉴赏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结构的秩序美,音乐的节奏美,美术的装饰美,特立独行的个性美,悬针篆,字体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艺术魅力。使看惯了玉箸篆流行书风的人们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些都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愉悦感。

3.服务社会的实用价值。悬针篆之美是被社会和历史认可的,其作为文字的实用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如被评为最美钱币的王莽货币,还在东汉至隋唐作为篆书教材使用近1000年,2022年第40届洛阳牡丹花会纪念章上"洛阳牡丹甲天下"七字使用悬针篆,并被河南日报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历史传承和收藏价值。悬针篆字体因其曾在历史一定时期有官方性和主流性,占有重要历史地位,虽然现在处于失传境况,但因物以稀为贵而使其历史传承价值凸显重要。这是中国文字中华文明绕不过去的一座山峰。

五、悬针篆输入法字体简介

悬针篆输入法已做了近五年。

艺无止境,字库一直在不断升级完善中。于2021年5月得到国家版权局证书。并命名为"孙伟悬针篆"。并于2021年6月和2022年元月和6月分别受邀在洛阳、上海和郑州三次召开字库上线发布会和个人书画展。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过前后近五年多的艰苦持久的努力,写了不下六万张卡片,从中选出八千多字。仅一级字库写了最少五遍,单个字有的写个十几遍都很正常,使我的视力付出了很大代价。北京有字库科技公司领导认为他们公司做过五百多套字库,悬针篆是他见过书法最好,学术价值最高的书法字体,给我公益免费开发并作为公司的品牌宣传产品。实际效果也是如此,他们开发的这套悬针篆电脑字体我非常满意,既保留了我的书法特点,又更突显了电脑字体标准化和惊艳动人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字库创作的原则:取法乎上,还原经典。字体风格我主要取法唐《峿台铭》帖,作为字体风格统一的标准,兼顾石经和说文残卷;书法创作用笔特点采取篆隶结合、方圆结合和曲直结合;字库内容主要依据1988年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篆法主要取自《峿台铭》、《新莽嘉量》和《说文解字》等。

3."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荷莲"。编著《悬针篆书法教材》,共二百多页,目前是中国第一本原创的篆针篆书法专著。它详細阐述了悬针篆的发展历史,理论研究,如《悬针篆前世今生》、《颜真卿篆书管窥》和《盛世悬针~盛唐书法名家篆书展评》等,重点阐述了学习悬针篆的十大心法,十大笔法,十大笔顺,十大笔划,十大结构及章法特点。首次建立了悬针篆自己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

4."崇学博观,去非约取"我的治学理念。在确定悬针篆为输入法字体之前,我经历了近五十年的书法学习探索,见素抱朴,守正笃学。从未上小学前就跟爷爷每日一字学习,到大学时的每日一小时,到每年学校书法展的每次获奖,到五十多岁任职省直书协,几十年来遍临诸帖,真草隶篆诸体皆能。清人刘开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家之奇;非取法至高至上者,不能开独造之境。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坚持自己的治学理念,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结善缘,得善果。

六、悬针篆字体未来的发展空间

1.社会政冶文化领域。它是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文明文字的奇葩。其发展就有较大的语言文字的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政治价值,当前我国在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大环境下,悬针篆字库及教材的开发是对中华文明的寻根探源,延续历史文脉,这对爱国主义,三个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发展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2.教育教学领域。它是学习传统和时代结合的典范。此字库具有历史传承性,文字创新性和转换创造性,强大的字库和深入浅出的教材的完美结合,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有积极促进作用,也为教育教学推广传统文化提供了完善的版本。

3.审美领域。它曾作为交流的工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其文字功能降低很多,然而其艺术功能、审美功能并没有因此而终结。悬针篆书所确立的守正创新、端庄飘逸的审美思想和审美价值已然成为了历代书法美术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书画没进步,篆书寻出路。王義之早就说过"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当前有的强调篆书作用而提出"学书不学篆,永远门外汉"。张旭的草书以及颜真卿楷行的成就归结于他们篆书根基深厚,已成大家共识。

4.文创领域。字库创作一劳永逸,与数字时代接轨,为学习使用和文创设计提供方便。古为今用,学习传统的目的是创新,文创要符合时代,推陈出新,挖掘利用民族宝藏,创作有独特个性的作品。2022年第四十届洛阳牡丹文化节纪念章上题字"洛阳牡丹甲天下",还有新安县"心安礼得"紫沙杯上用的都是悬针篆。因其有较高审美性和艺术性,随着悬针篆字库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和利用。未来生活中篆因素会用的越来越多,把悬针篆用于艺术设计、装饰装璜和生活之中,并成为潮流的时代一定不会久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绽放新时代光彩。悬针篆的研究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也必将大有作为,大放光芒。颜真卿《罗婉顺墓志》张旭《 严仁墓志》《千字文残卷》《王安石诗刻》明朝宣宗皇帝时期香炉

孙伟简介
悬针篆非遗传承人
国家字库"孙伟悬针篆"创始人
国家一级美术师
河南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省直文联先进艺术工作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高级教师,华东师大艺术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广西南宁师大和河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原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先后为庚子年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和中国老酒大会等国内重大活动题字。曾在上海、郑汴洛等地七次个展。大力弘扬优秀非遗和传统文化,被评为河南民间文化艺术传播大使。

编辑:东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