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目睽睽之下,2024年还是迎来了一个“开门杀”。

虽然去年以来的净值并不尽如人意,但年前、年后这几天,很多久未谋面的基金经理,最近开始发声了。

公募基金经理有之,私募基金大佬也有之。

比如,银华基金李晓星在致信中说:“从管理基金开始,我一直在增持自己管理的基金,目前自己的绝大部分资产,也都是投资在自己的基金中。

“在过去的两年中,也是承受了不少的阶段性的投资损失,持有人的情绪我们感同身受……”李晓星说。

又如,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在致信中说:“2023年,我们整体基金由于仓位较高,基金业绩表现不理想,也跑输了指数”。

复盘过去一年的“失”,张可兴解释:“对净值拖累较大的是港股,我们持仓的港股互联网、消费、医药等仓位的部分个股创出了调整以来的新低。”

还有,中欧瑞博的吴伟志也直言:对于多数坚守中国资产的投资人来说,过去一年是相当痛苦与困难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旦小长假,《深聊投资人》翻了不下三十份基金经理的新年致信,发现很多神似的话语体系——复盘2023年,基金经理反复出现“损失”、“拖累”、“痛苦”、“困难”等字样。

而展望2024年,基金经理的话语体系,出现频率较多的是:“乐观”、“光明”、“坚守”、“相信”、“努力”等字样。

整个看下来,基金经理们少则数百字、多则数千字的亲笔信,他们基本都是“用心”写的,倾注了他们对市场投资的理解。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表示,过去一两年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紧张,在市场重心下移的贝塔面前,净值管理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但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显得更为重要。

怀疑周期、认识周期、最后屈服于周期……过去一年,基金经理都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心路历程,他们自己也需要足够的“心理建设”。

于是,有人开始信佛,有人开始练起了太极,寻求内心的平衡。

上个月,我曾问一位浸泡市场多年的投资人:“你信命吗?”

他掷地有声的回答:“不信!只有软弱的人,才把不公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当他遭遇了投资的亏损,以及投资之外人生的一地鸡毛时,他显得格外焦躁,于是和我打了一个电话“诉苦”。

“为什么我全身心投入,最终却换不来想要的结果?”他说。

这让我想到了十年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的一个场景,斑驳陆离的大学校园操场上,留学归国的陈孝正,见到了前女友郑微,从来讨厌别人抽烟的他,点了一根袅袅的香烟。

在此之前,陈孝正的人生“不允许出现任何一次偏差”,但经过了重重磨难和生死离别后,他才开始渐渐明白,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敬畏的东西,生死、财富、感情,哪一样的胜算,又岂全依人力所能为。

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徐翔,即便在风云际会的2015年,一次精准抄底+两次精准逃顶,他又能算得出在宁波跨海大桥,被警方拘留的意外?

能将100元变成300亿的《金手指》中的梁朝伟,他再有泼天的财富,天才的操盘手,也无法预算到80年代中英谈判的变数,和锒铛入狱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人生太顺了,所以你还有太多的执念!”我对这位投资人说,你为何总是抑郁难平?都是在跟趋势和不完美作对,陷入过去的死循环不可自拔!

有时候,你此生最不容偏差的“挚爱”,就像是紧握在手心的沙子,你越是攒得紧,它也就流失得越快。

放下执念,放下过去,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