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成绩、分数线陆续出炉,2024年高考即将来到填报志愿的环节。近期,各种与高考相关的话题冲上热搜,其中,选专业、填志愿再次成为焦点。一直以来金融、经济专业都是报考热门。基金经理作为资本市场颇具影响力的职业之一,也成为很多人向往的职业。那么,想当基金经理该报哪些专业?当前公募更青睐哪些人才?有业内人士表示,建议学子在报考时仍要从兴趣出发,放宽视野。从招揽人才角度看,当前公募招聘专业人才仍较为注重学历,此外,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金经理学霸云集

近日,2024年高考分数陆续放榜,各种与高考相关的话题轮番冲上热搜。据教育部官网公开信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比2023年增加51万人。伴随各地高考成绩、分数线出炉,千万学子也即将迎来人生的一大重要抉择时刻,选专业、填志愿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一直以来,金融、经济等相关专业都是学子报考的热门。而基金经理作为资本市场颇具影响力的角色之一,无疑也成为很多人的梦想职业。那么,公募市场中的基金经理都来自哪些高校及专业?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当前在任的公募基金经理共计3683人,拥有硕士学位的基金经理达3174人,占比达86.18%,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达380位,占比为10.32%。同时,也有多位基金经理为双本科学位。

具体来看,"掌舵"百亿规模的基金经理中,有多位来自清华大学。例如,易方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张坤为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广发基金刘格菘为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此外,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在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后,考取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中欧基金葛兰则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另外,汇添富基金胡昕炜、嘉实基金归凯等明星基金经理也都毕业于清华大学。

整体来看,基金经理可谓学霸云集,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均为基金经理主要的毕业院校。

复合型人才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手握百亿规模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并非金融学出身。例如,中欧基金的葛兰是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国投瑞银基金的施成则是清华大学工学硕士,泉果基金的赵诣同样为工学硕士,中庚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丘栋荣则为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天津大学化工工程与工艺学士。

在业内人士看来,兴趣仍是最好的导师。某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回想自己填报志愿时并没想太多,只是按照兴趣进行了选择,建议当下学子仍要从兴趣出发。当前其所在公募招聘专业人才可能比较注重学历,需要在研究生以上,此外,本科阶段的高校情况也会有所参考。公司当前比较青睐复合型人才,例如经济金融类学历叠加理工类专业等等。

事实上,公募人才队伍的建设发展已被监管提上日程,成为推进建设一流投资机构的重要一环。今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提及证券、公募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具体来看,《意见》指出,到2035年,形成2—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力争在战略能力、专业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居于国际前列。

上述背景下,北京商报记者在智联招聘、猎聘等部分招聘平台关注到,有关基金经理的招聘正如火如荼。在岗位要求上,多家机构要求,公募基金经理岗的求职者需具备基金从业资格,国内外重点院校毕业,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金融、投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部分机构表示,有财会、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薪酬来看,各家机构待遇不等,但月薪在1.5万—8万元。

金融行业核心价值未变

公募机构求贤若渴,但当前环境下,对于报考金融专业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社交媒体上,有指导填报志愿的言论提及,金融、经济类专业,如果家庭背景没有资源则不建议报考。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金融行业相对来说还是靠能力,学子在选专业上还要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来选。目前,其所在公司招聘很多研究员都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非金融专业出身,包括学材料、学医等等,照样能做好研究、做好投资。

近期,据媒体消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就考试如何报考专业分享见解。他指出,如今金融行业客观上已不再是全社会薪酬最高的行业。

那么,在公募市场降薪传闻不断的背景下,金融学专业是否还会被青睐?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看来,这些传闻可能确实会对行业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金融行业的核心价值和影响力并未改变。对于真正热爱金融、有志于从事金融工作的人来说,这些传闻不会成为阻碍。

此外,田轩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高薪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对于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工作强度大,风险也相对较大。下一代是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中长大的,选择可能更多。大家还是应该根据兴趣选择专业,不要仅仅根据减薪限薪等情况做选择。一些巨大的前瞻性产业,如低碳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这些领域都充满了希望,应该放宽视野,往前看。

"未来职业薪酬的高低只是选择志愿的一个方向,不能作为全部的考虑因素,从长远来看,市场是变化的,行情亦有涨有跌,对于年轻人而言,不论选择哪一行业,不论身在何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前述资深基金研究人士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刘宇阳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