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的坠机事件,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此事之后,国内不少人还受到了牵连,纷纷被带走隔离审查,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出身四野的将领,在当时,他们的身份比较敏感。

福州军区的政委周赤萍和司令员韩先楚就都出身四野,但接受组织调查之后,前者失去数年自由,后者却安然无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委周赤萍

九一三之后,周赤萍被带走隔离审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自1931年参加红军开始就受林总的领导。当时,他所在的红军第二十军的军长正是林总。

周赤萍对二十军有极深的感情。

1933年,部队要求二等残疾以上伤员疏散回家,战场负伤、确诊二等残废的周赤萍却坚决退还残疾证和残废金,表示早已把部队当成自己的家,“死也不离开部队”。随后,领导在“二”字上填了一横,写成“三等残废”,他才继续留在了军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部队改编,周赤萍被编入第四野战军,也是受林总指挥。在一些战争未来走向的发言上,他和林总意见一致,作为林总的心腹爱将之一,还受过其提拔。有这样的经历,九一三之后,周赤萍就被列入了隔离审查的名单。

经查,作为一名政工干部,周赤萍从战争年代开始就写过不少称赞林总的材料,在当时,这些材料并没有任何政治上的问题。可是,特殊时期到来后,周赤萍依旧积极宣传林总。

1971年7月,他更是将以往发表过的这些类型的文章整理出来刊印成册,到处派发,也因此2个月后,随着“林集团”事件的发生,他也就被定性为犯了严峻错误,丢了官职,还失去了5年多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周赤萍退出现役,只享受师级待遇。

司令韩先楚

韩先楚和周赤萍同在福州军区任职,他们一人是司令员,一人是政委。事实上,周赤萍会来到福州军区,还是韩先楚积极促成的。

韩先楚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只爱带兵打仗,不喜欢去钻研人情世故,也不懂得搞宣传,不会做政治工作。而在这些方面,周赤萍都能与他做到互补。这也是1969年他邀请周赤萍来福州军区工作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恰恰就是不同的专长与性格,造就了韩先楚和周赤萍命运的不同。

作为同样出身第四野战军的将领,韩先楚也曾被误认为是林总的人而受到审查。但和周赤萍不同,此次审查过后,他平安无事地出来了。

韩先楚是典型的“武将”。他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不管是在抗日战场、解放战场还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都有过许多胜绩,论起来有不小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他又性格直率,没有什么心眼,甚至不懂得向上沟通,虽与不少高层渊源颇深,却遇意见分歧必争吵、必反抗,反而显得“无门无派”,更不容易引起别人的忌惮。

至少,在受林总指挥时,韩先楚就只是将彼此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上下级关系的层面,而从来没有亲近的意思。遇到有不同意见的情况,只要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他也会坚持己见而不会完全听从林总的指示。

正因为任何时候他都坚持着应有的原则和立场,有“叛逆”的一面,共事之时,林总待他也比较冷淡,两人除公事之外再无交集,这是后来韩先楚顺利通过组织的审查,没有受到其牵连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韩先楚比周赤萍“幸运”的一点还体现在他不擅长宣传,不怎么喜欢和需要写文章。因此和留下“确凿证据”的周赤萍相比,他没有留下什么有关的文字资料,也就不会被人肆意歪曲了意思。

1971年,韩先楚洗清了嫌疑之后很快恢复自由,两年后他还被调至兰州军区任司令员,1983年还当上了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