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有功,少晋中。”这是1955年毛泽东看到军委关于评衔授衔报告,专门为皮定均写的批示。

毛泽东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但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毛泽东也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从而给了皮定均一个公正的待遇。

可惜的是,在中原突围立下战功的皮定均却未能战死沙场,也未能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空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突围建奇功

1946年春夏之交,暑气渐来,蝉鸣四起。

华夏大地并没有因日军的败走而摆脱战争的阴霾,国共两党的分歧越来越大,谈判桌上的争吵声也不经意间高了几个分贝。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外交的胜利也需要实力的砝码。

国民党为了能够压制中共,利用停战和谈之机,调遣了11个军26个师,共计30万兵力,构筑了碉堡10万多个,以“猪将军”、郑州绥署主任刘峙为总指挥,紧紧包围着中原军区,将其围困在宣化地区,妄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原军区由三支部队组成,分别是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王震率领的八路军359旅和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军区。

蒋介石断绝了对中原地区的粮食供应、医药等物资供应,还不允许中原军区迁移到别处。

面对中原军区的严峻处境,中央十分关心,派遣了周恩来、董必武同国民党交涉。

5月3日,周恩来抵达重庆,随即在记者招待会上驳斥了国民党散布的“中原无战事”的谎言,还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停止对中原军区的进攻,以免牵动全局,发展为全面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可以不听周恩来的警告,但不能不听美方的建议。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看到中国内战的爆发,就对蒋介石发出了警告。

无奈之下,国民党只得被迫接受建议,组成国、共、美三人小组,前去宣化店视察。

其实,周恩来利用舆论是来了招缓兵之计,他深知和平已无可能,就是想通过三人小组,向李先念、王震、皮定均等人当面传达中央的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日早上,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周恩来顾不得这些,来到宣化店街上的中原军区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