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在解放战场上,任职兵团司令员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获得了上将军衔。只有四位兵团司令员的情况比较特殊,三位是获得了大将军衔,还有一位是没有军衔。

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错失军衔的两大因素。

原因一:在第四野战军提前入关,身为兵团司令员的程子华因小失大,私自解放密云县,提前向敌人暴露了,第四野战军入关的消息。尽管密云战役我军大获全胜,但从全局战略来讲,程子华发动密云战役确实是一个错误的举动。

原因二:在广西战役结束后,程子华成为率先脱掉军装的兵团司令员,离开了部队,投入山西的地方建设。要知道,在1955年毛主席明确规定,不在部队中任职的将领,最好是不要参加授衔仪式。就这样,程子华与军衔失之交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大将军衔的兵团司令,分别是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这三位兵团司令,为何能够获得大将军衔呢?原因有很多。

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是西北战场上的主力战将,在消灭马家军,解放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的战斗中,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立下了一定的战功。

除了战功以外,许光达获得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是任职装甲兵司令,同时他还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两个重要因素加在一起,让他在1955年,当选共和国的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兵团司令员陈赓,在解放战争初期,就独自领导一支武装力量,投入解放事业,执行最高总部交给他的战略计划,属于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军事领导者。曾与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形成三足鼎立,共同经略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由此可见,解放战场上的陈赓,是属于小野战军司令员级别的将领。特别是在战略追歼阶段,他领导的第四兵团,又再一次执行最高总部交给他的大迂回作战任务。

虽然,此时的陈赓兵团是归第四野战军管辖,但野战军司令员林总并没有实际的指挥权,该兵团在前线的战略决策,都是由陈赓将军一人负责。

可见,他的军事才干得到了最高总部的认可,所以才授予他临时决断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在解放时期,一直任职东北战场上的野战军副司令员,是林帅的副手。与此同时,萧劲光曾与陈云共同领导南满地区的解放战争,配合北满部队,共同粉碎反动派军事集团的战略计划,扭转东北战局。

由此可见,萧劲光也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军事领导者,加上他领导的第12兵团,在战略追歼阶段,又充当第四野战军的先遣部队,在华中地区重创白崇禧的桂系集团。此举,为加快华中华南地区的解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既然,第二兵团,第四兵团与第12兵团的司令员是大将军衔。那么,这三个兵团的政委是什么军衔呢?

第二兵团的政委是王世泰,他是陕北红军出身,是属于一位军事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曾任职第四纵队司令员,标准的军事主官,同时他还是第四军的首任军长。

然而,在第二兵团成立后,王世泰改任第二兵团的政委。按理来讲:既担任过军事主官,又担任过政工干部的王世泰,理应被授予军衔。

但可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投入了我国的建设事业,故此没有被授予军衔。

第四兵团的政委是由陈赓将军一人兼任。不过,该兵团的副司令员郭天民是获得了上将军衔,还有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是获得了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2兵团的政委也是司令员萧劲光一人兼任。不过在1948年十一月之前,给萧劲光担任政委的是上将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