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经济策略究竟是怎样的奇特布局?它所采用的手段难道是独树一帜、独步天下的武学秘籍吗?

莫迪总理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似乎有意打破传统规则,却让印度经济持续蓬勃发展,股市更是悄无声息地实现了百倍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中国的经济奇迹,我们知道其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人口红利,政策上对外资热情开放。但印度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几乎所有进入印度的外资都会经历政府的层层剥削,甚至有的公司遭受重创。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尽管莫迪实行的似乎是“闭关自守”,印度经济依然高速增长。

为何印度政府能如此大胆地施行对外资的“收割”政策,莫迪的底气从何而来?这些疑问使得莫迪的策略显得更加神秘难测。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国家都会礼遇外资,期望通过其带来的投资加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外资的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中国、越南还是日本、韩国,为了吸引外资无不倾尽全力。

但印度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平等严厉的政策对待外资,不论大小,都难逃印度政府的“法眼”:

2007年,沃达丰被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李嘉诚也遭罚款12亿美金。沃达丰罚款最终翻到51亿美金。

2008年,印度罚款微软70亿卢比。

2013年,诺基亚、IBM、宝马分别遭罚款数亿美金。

2014年,三星被罚2亿美元。

2021年,沃尔玛因违反外国投资法被罚13.5亿美元,最终退出印度市场。

2022年,亚马逊、谷歌、小米、OPPO、vivo等均遭到重罚。

而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内,超过2700家跨国公司撤离印度。这种对外资的极端策略,看似无理取闹,实则有其深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印度敢于如此行事?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关键。印度人口规模庞大,经济增长迅速,但人均GDP和收入水平尚待提升,市场潜力巨大。

印度的目标不仅是获得利润,还要保留产业和技术。外资企业在印度设厂,往往需要雇佣当地工人,技术和市场资源均被印度所吸收。例如,小米、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推动了印度出口贸易的发展。

印度的制造业崛起,也使得本土品牌开始逐步恢复市场份额。印度政府利用这一趋势,不时对外资企业进行“割韭菜”,同时保留它们在市场的利润空间。

印度的对外经济策略与其外交策略相辅相成,实用主义和地缘政治的考量使得它能在国际环境中左右逢源。无论是与美国的互利合作,还是在俄乌冲突中的独立行动,印度都显示出其独特的外交智慧。

但长期而言,印度这种缺乏战略眼光的经济发展方式可能难以持续。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印度的短视做法,若不改变,最终可能会损害其国际信誉和未来发展。实质性的改变和尊重市场规律,是印度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