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选举正在印度进行,超过9.6亿人登记参加这场为期六周的投票。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正带领他的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在全国各地展开竞选活动,力求印度民族主义政党能够取得压倒性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是一位受欢迎但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演讲因反穆斯林言论而备受关注。在2024年4月21日的一次竞选集会上,他将穆斯林称为“渗透者”,并随后加剧了这些言论,暗示如果印度最大的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Indian National Congress)上台执政,印度教徒的财富将被抢走,分给那些“孩子太多”的族群,这显然是在暗指印度穆斯林。

这样的措辞代表了莫迪和印度人民党多次煽动的一种恐惧:穆斯林将在数量上对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构成威胁。尽管莫迪后来声称,他的讲话并非明确针对穆斯林,但他的言论已被广泛记录和传播,显然会被认为是针对穆斯林的。

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莫迪的言论表明,印度人民党在争取议会三分之二超级多数席位的竞选活动中面临挑战。有观点认为,莫迪试图通过吸引该党的印度教徒基础,在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和经济不平等加剧的情况下抵制选民的冷漠态度。

作为一名研究印度公共卫生的历史学家,我认为有必要揭示反穆斯林言论的具体起源,以及它如何与印度长期以来对穆斯林人口增长和印度教多数群体被侵蚀的担忧相吻合。

对穆斯林接管的恐惧

印度的人口恐惧与政治和行政代表权密切相关,自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开始显现。1919年,英国给予印度人有限的选举权,允许印度立法者在某些领域如医疗和教育制定政策,但不包括法律和秩序。1931年的人口普查后,印度的领导人——主要是印度教徒,也有一些穆斯林——和英国官员对印度看似快速的人口增长表示担忧,当时印度人口每年增长超过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领导人开始向印度妇女推广新的节育方法,与全球各地的类似努力一致。然而,要成功地让大量妇女接受计划生育措施,殖民地官员和印度行政长官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印度各宗教信仰的民众普遍对节育宣传持怀疑态度。

这些怀疑源于印度教和穆斯林社区共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影响着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包括童婚、妇女隐居和一夫多妻制。试图干涉印度妇女传统生活的政策,包括节育,被广泛认为是殖民控制的有害实例。

英国殖民者的作用

英国利用印度的文化习俗和猜疑来暗示所有印度人都要为快速人口增长及其导致的贫困和饥饿负责,而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则提出了不同的说法。这些边缘团体在20世纪30年代崛起成为一股政治力量,他们将穆斯林人口中的鼓励人口增长习俗深植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穆斯林联盟成立于1906年,但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要求为印度穆斯林建立一个独立的家园。

在英国统治之前,印度社会已经存在分歧。然而,英国殖民统治者根据种姓和宗教将印度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使这些身份和分化变得更加僵化,加剧了族群间的对立。

这种族群间的紧张关系让英国人得以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如果没有殖民统治的控制和监视,印度人就无法实现自治和自由民主。虽然英国人在1947年离开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新的民族国家,但分治后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继续为独立印度的计划生育宣传提供了依据。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曾期望建立一个由印度教多数统治的单一国家。因此,他们认为巴基斯坦——南亚穆斯林的家园和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印度自由运动的巨大失败和印度的损失。

此外,分裂后印度的领导层和行政人员大部分来自印度教男性和部分女性,因为大部分受过教育的穆斯林精英阶层最终都去了巴基斯坦。因此,殖民时代对穆斯林的看法继续影响着印度决策者和管理者制定和实施医疗和教育政策的方式。特别是,印度政策制定者头脑中原有的穆斯林高生育率观念在分治后变得更加根深蒂固。

人口控制计划

1951年,印度启动了首个大型人口控制计划,各级管理者普遍认为穆斯林社区的节育率会低于印度教社区。实际上,在独立后的印度,影响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和输卵管切除术使用率的因素更多是地理因素——妇女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来自国家的北方还是南方——以及阶级地位。

印度穆斯林不愿意参与人口控制实践的持续假设,导致公众认为伊斯兰教是“迷信”或“落后”的。研究表明,全国各地的印度穆斯林社区都感受到了这种陈规定型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印度北部。据报道,穆斯林成为人口控制措施的过度目标。

20世纪70年代,英迪拉·甘地总理领导下的印度政府大力推行强制绝育计划,加剧了穆斯林社区的担忧。

利用宗教搞政治

莫迪的政党——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成立于1980年,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赢得重要选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们的主要活动重点是要求拆除莫卧儿王朝皇帝巴布尔在阿约提亚(Ayodhya)建造的巴布里清真寺(Babri Masjid),该清真寺历来被视为印度教神拉玛的诞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12月,16世纪的巴布里清真寺被彻底拆除前5小时,几个人站在清真寺顶上。Douglas E.Curran/AFP via Getty Images

在开展这一运动的同时,印度人民党还宣扬对穆斯林在印度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恐惧,将“收回”巴布里清真寺所在土地的要求与对穆斯林占多数的恐惧联系在一起。

这种担忧是毫无根据的。尽管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1%增长到了现在的14%,但他们在议会中的代表比例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9%下降到了现在的5%。

自2014年印度人民党在印度执政以来,该党领导人依靠历史上对穆斯林人口增长的恐惧,帮助他们在邦和国家层面连续赢得选举,并通过了歧视穆斯林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Citizenship Amendment Act)等立法。印度人民党领导人指责穆斯林男子通过“爱情圣战”(love jihad)强迫印度教妇女皈依伊斯兰教,这种阴谋论认为穆斯林男子欺骗性地引诱印度教妇女以增加其人口数量。

莫迪在最新声明中提到“那些生了太多孩子的人”,这是印度教长期以来对人口问题的恐惧的最新版本。事实证明,这种恐惧是持久的,并且不断被政治力量利用来分裂选民,强化政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阿查纳·文卡特什(Venkatesh),克莱姆森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南亚历史、口述历史、妇女史和医学史的交叉领域。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