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自朱元璋开国后,经过成祖、仁宗、宣宗的治理,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迎来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上演了“靖康之难”的悲剧,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衡量这位皇帝,他的政绩不但不能和列位先祖相比,就连他的弟弟景帝朱祁钰也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从仁德方面来讲,英宗无疑又是一个仁义的皇帝。他被也先俘虏后,弟弟朱祁钰成了皇帝,此后他得以返回京城,弟弟没有将原本属于他的皇位还给他,而是让他做起了太上皇,幽禁于宫中。

景帝朱祁钰对哥哥的做法是不地道的,在七年的囚禁时间中,英宗既不能和外界接触,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他的皇后钱氏还要做一些针线活才能勉强度日。“南宫复辟”后,英宗夺回皇位,景帝此时已经重病在床。

夺门之变后,景帝被迁到了西内,削了帝号,仍为郕王。几天后,景帝的病情有所好转,能喝一些粥。英宗在文华殿欣喜地将这一消息告诉列侍的文武大臣说:“弟弟已经见好,能够吃粥了。事情本来与弟弟无关,都是小人坏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宗复辟后尽管在为自己辩护,对景帝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持全盘否定态度,但并不妨碍他对景帝本人及其家属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景帝死后,英宗以亲王礼将其葬入西山。当年七月,礼部以中元节祭祀迫近,请示英宗以什么等级祭祀郕王,英宗批示按亲王之例祭之。英宗此举,显示出一定的宽宏大量,没有对弟弟及其家人实施报复,而且在孝顺母后、敬爱皇后等方面也都合乎家庭伦常原则的要求。

此外,英宗还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自朱棣兴兵发动“靖难”夺取了侄儿的皇位后,他下令将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当时2岁)幽禁于中都(凤阳)广安宫,号为建庶人。经历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建文帝的未亡子孙一直被幽禁在凤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天,英宗突然对大学士李贤说:“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几十年,实所不忍。”李贤说:“陛下此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

英宗遂决定将他们释放,当日即告知孙太后,孙太后也表示赞许,许多大臣却认为不可,英宗说:“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意思是说朱文圭果真有当皇帝的命,那我也认了。并遣中官到凤阳建造房屋,以备朱文圭等人使用。完工后,英宗又派人送去一应器用,听其婚娶,自在出入。

建文帝遗属被释放的一共有十八人,其中有“建庶人”朱文圭。朝廷按月供给他们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给予太监二十人,婢妾十余人供使唤。婚配自由,亲戚允许往来,其余闲杂之人及各王府则不许交往。朱文圭被释放时已经五十七岁,因长期与世隔绝,连牛和马都不能辨识,不久即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阁认为释放建庶人非小事,请宣谕文武百官,于是人人感叹,认为这确实是帝王的美事。英宗之所以要做这件事,想来必是和他囚禁南宫七年的遭遇有很大关系,但不管怎么说,此举的确是顺应了民心。

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病重,这时他又想起了殉葬制度,按照惯例他死后将有后宫妃嫔殉葬,他内心深觉不安,于是便叮嘱太子说:“殉葬并非古礼,仁者不忍心,如朕不讳,不要以众妃殉葬。”司礼监太监将此遗言记录下来,交给内阁拟旨。此后,沿袭多年的殉葬制度在英宗手上得以废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宗驾崩后,尊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按照《谥法》的解释,“睿”是“可以作圣”的意思,“英”是“出类拔萃”的意思。显然,对于这个盖棺定论英宗朱祁镇还是当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