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明在村里被誉为“蛇王”,他的捕蛇技巧无人能敌。但更让人津津乐道的,不仅是他的捕蛇本领,还有他死亡的神秘情况和坟墓上的离奇现象。

程德明一生都在与蛇为敌,却在一次意外中不幸遭遇了群蛇攻击,导致不幸身亡。

1991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程德明的妻子王金平准备晚饭时发现丈夫不见了。

她急忙出门寻找,却在自家玉米地里发现了令人心碎的一幕——丈夫的尸体躺在那里,周围散落着17条蛇的尸体,有的被切断,有的已经腐烂,一边的锄头上还残留着蛇血。

“程德明,你在哪里?快来吃饭了!”王金平焦急地呼唤着,声音在寂静的玉米地里回荡。

但唯一回应她的,却是一片死寂和一幕惊骇的场景。

而程德明的死也成了村里的一个未解之谜,人们对于他身边那17条蛇的异常行为充满了疑问和恐惧。

他的坟墓上时常出现蛇形图案,有人说这是程德明与蛇的纠葛未了,也有人说这是他的守护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程德明的故事始于他对捕蛇这一行当的无意识探索。

在那个年代,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市场对于野味的需求日益增长。

特别是蛇肉和蛇酒,被认为有益健康,成为一种流行的食补。

“听说了吗?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喝蛇酒,说是对身体好。”村里的老中医对程德明说。

“是啊,蛇酒现在很抢手。我听说有人愿意出高价买蛇。”村里的另一个捕猎者加入了谈话。

而程德明所在的利川市,地理条件优越,湿度大,是蛇类的天堂。他意识到这里是捕蛇事业的理想之地。

“这里的蛇种类繁多,你要小心点。”村长提醒程德明。

“我会的,村长。我也会小心保护自己。”程德明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虽然在稳步增长,但资源紧张和人口压力的挑战仍然突出,尤其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民而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程德明和他所在的利川市农民面临着边际报酬递减的困境。

农业收入微薄,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现在种地实在挣不了几个钱。”程德明在村口叹息道。

“是啊,现在什么都涨价,就是农产品价格不涨。”村里的老王附和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野味和蛇酒在市场上的流行,捕蛇行业却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局面。

捕获一条蛇,特别是稀有或有药用价值的蛇种,有时一天的收入甚至能抵得上农民一个月种地的收入。

在这样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实际的双重作用下,程德明最终决定尝试捕蛇。

虽然捕蛇危险,但正如老话所说,“富贵险中求”。他开始了他的捕蛇生涯,希望能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我要去捕蛇了,你们在家多加小心。”程德明临走前对家人说。

“你也要小心,蛇很危险。”他的儿子担忧地说。

利川这种潮湿的气候为蛇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这里的蛇种类繁多,其中菜花蛇因其无毒、肉质细嫩、体型较大,在市场上极为受欢迎,成为了程德明捕蛇初期的主要目标。

程德明开始的时候捕获的是这些相对容易捕捉且安全的菜花蛇。

捕获这些蛇带来的高额利润让他越发兴奋,也越发大胆。他几乎见蛇就杀,效率惊人。

“程德明,你这是要清空这山里的蛇啊?”村里的一个老猎人半开玩笑地问道。

“赶在市场还热的时候多捕一些。”程德明笑着回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捕蛇带来的利润增加,程德明越来越深入山林,以寻找更多的猎物。

他的捕蛇技巧也越来越娴熟,甚至开始瞄准那些更为危险的毒蛇,如野鸡项蛇。

“这些毒蛇要小心,一不小心就会出事。”他的妻子王金平担忧地说。

“我知道,但这些蛇更值钱。”程德明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他不断深入更危险的区域,他也逐渐成为了村里有名的“蛇王”。

随着程德明在捕蛇行当中越来越成功,他不仅积累了丰厚的收入,还在当地建立了崇高的声誉。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两个年轻人前来拜他为师,希望学习他的捕蛇技巧。

程德明也欣然接受了他们,开始传授自己的捕蛇经验。

有一天,程德明带着这两个徒弟前往一片他十分熟悉的林子进行捕猎。

他们在林中行进时,意外遇到了一条红脖颈槽蛇,这种蛇并不是他们的目标猎物,于是程德明就随意用棍子将其驱赶。

“师傅,我们要不要捉这条蛇?”一个徒弟小心翼翼地问。

“不用,这种蛇毒性很强,不是我们今天的目标。”程德明回答。

然而,就在他们继续前行没多久,突然间,密密麻麻的红脖颈槽蛇从四周涌出,仿佛是被某种力量召唤而来。这种情况前所未见,极为诡异和危险。

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蛇群围攻,情形极为惊险。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向村庄方向撤退,蛇群不断地追赶着他们。

“快跑,别让蛇咬到!”程德明大声呼喊。

经过艰难的抵抗和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带着惊魂未定的心情回到了村庄。回头一看,他们惊讶地发现,途中竟然打死了73条蛇。

这次经历成了程德明捕蛇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和他的徒弟们从此对捕蛇有了新的认识,对自然界的神秘力量也产生了敬畏。

而这次事件也成为了村里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增加了程德明“蛇王”的传奇色彩。

然而,这也预示着他命运的不幸转折。

在那次惊心动魄的遭遇后,村里的人们纷纷猜测程德明可能不小心打扰了一处蛇窝。

但也有人传言,程德明可能不慎打扰了红脖颈槽蛇的交配。

在捕蛇界,这被认为是三大忌讳之首。

“你听说了吗?程德明可能碰到了蛇群交配的时候。”一个村民对另一个低声说道。

“那可真是倒霉,交配期的蛇最危险了。”另一个村民回应。

蛇在交配期间特别敏感和危险,它们的毒性在这时也会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程德明深感震撼,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捕蛇事业。

在深思熟虑之后,考虑到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程德明决定暂时停止捕蛇。

“我想我需要休息一阵子,不再捕蛇了。”程德明对他的家人说。

“这是明智的选择,安全最重要。”他的妻子王金平回应。

程德明的这个决定,尽管让他的徒弟们感到惋惜,但也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尊重。

程德明在停止捕蛇之后,回归了传统的农耕生活。

但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收入的大幅减少,这让他倍感压力。

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田间辛勤劳作,但收入远不及捕蛇时。程德明听到了邻村捕蛇人的故事。那个人靠捕蛇赚了不少钱,甚至买了一辆自行车。

在那个时代,一辆自行车几乎相当于老师一年半的收入,这个消息对程德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随后,程德明走访了市场,得知菜花蛇的价格有了大幅上涨。这个消息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打破了他的心理防线。

1989年,他决定重新捕蛇。

程德明的“复工”首次捕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背着捕蛇工具,带着往日的经验和新的希望,再次踏入了熟悉的山林。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他开玩笑,在他重返捕蛇行当的第一次捕猎中,他就遭遇了蛇的攻击。

“师傅,小心!”徒弟惊叫着。

程德明本能地躲闪,但仍未能完全避开。

经历了一系列的危险与挑战之后,程德明的心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复工后的第一次捕猎不仅遭遇了青竹蛇的攻击,还让他深切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工作的危险。

那天,程德明小心翼翼地行走在熟悉的山林中,他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四周,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

当他捕获了一条体型不错的松花蛇时,他本以为运气终于来了。

但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阵剧痛突然袭来,他低头一看,一条青竹蛇正紧紧咬住他的小腿。

“糟糕!”他大声惊呼,连忙打死蛇,并匆忙用布条包扎伤口,赶往医院。

这次经历虽然惊险,但程德明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只是归咎于运气不佳。

然而,不久之后,在另一次捕猎中,他再次遭遇了红脖颈槽蛇的袭击。

这一次,面对蛇的攻击,程德明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迅速做出了逃避的决定。

在逃离现场的路上,程德明的心中泛起了前所未有的忧虑和恐惧。“这些蛇是不是真的在报复我?”他自言自语。

在这之后,程德明真正地下定了决心,决定不再捕蛇谋生。

程德明放下了捕蛇的工具,回归了宁静的农耕生活。

然而,就像一种无形的纠缠,蛇的影子似乎仍旧没有离开他。

在那两年的时间里,不幸的是,他多次遭遇蛇的袭击,这些事件像是一道道阴影,不断地干扰着他的平静生活。

第一次袭击发生在他耕作田地时。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程德明正专心致志地在田里劳作,突然间,一条不知从哪里窜出的蛇咬了他的脚踝。疼痛和惊恐瞬间笼罩了他,那一刻,他意识到蛇的威胁仍然存在。

第二次袭击则是在他检查水稻时发生的。

程德明正蹲下身子观察稻苗的生长情况,突然一条蛇从水稻中弹出,直扑他的面门。

他下意识地躲闪,却仍被蛇的牙齿擦伤了脸颊。

之后的几次袭击也都是在他最不设防的时候发生。

每当夜晚降临,他总是会回想起那些痛苦的经历,心中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深深的恐惧和无助。

“我已经不捕蛇了,为什么还是躲不开这些蛇?”程德明在夜深人静时对妻子说。

“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命运。”妻子王金平安慰道,但她的声音中也带着无法掩饰的担忧。

程德明的生活被这些突如其来的袭击彻底打乱。

他开始变得谨慎而焦虑,对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戒备。

这些年来,他与蛇的斗争从未真正结束,似乎成了他命运的一部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91年,程德明还是倒在了自家玉米地里。

警察和法医在仔细勘查现场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程德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多达17条红脖颈槽蛇进行了激烈的搏斗。

程德明的遭遇确实超出了常理。在自然界中,蛇类通常不会主动攻击像人类这样的大型生物,除非感到威胁或被激怒。

然而,程德明遭遇的蛇群攻击,显然与常规行为相悖。

专业人士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的生态变化。

随着程德明大量捕杀王锦蛇,这些蛇群的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其他蛇类,特别是红脖颈槽蛇等原本不常见的蛇种数量激增。生态平衡被打破,蛇类行为开始出现异常。

“程德明一直在捕王锦蛇,现在看来,他无意中改变了整个蛇群的生态系统。”一位生态学家对程德明的家人解释道。

“那他的遭遇,是因为他无意中挑动了蛇群的平衡?”

程德明的妻子王金平颤抖着声音问道。

是的,正是因为程德明长期与王锦蛇接触,他身上沾染了这种蛇特有的臭液味道。

这种气味对于红脖颈槽蛇而言,是一种强烈的警报和敌意信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德明身上的这种气味虽然逐渐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足以触发红脖颈槽蛇的攻击行为。

在生态学家的解释下,程德明的家人渐渐理解了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逻辑。

他们开始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尤其是过度的狩猎和捕杀,可能会导致无法预料的生态后果。

程德明的故事成为了一个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警示。他的遭遇反映了一个更大的生态真相:人类的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