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被匈奴人以温香软玉编织的罗网软禁,但重然诺的张骞没有忘记使命,日日夜夜郑重地守护着象征使者的符节。张骞在匈奴中的表现充分证明,他是探路使者当之无愧的人选。而且凭借着身高力大、宽厚仁慈而且讲信用的人格魅力,在刚健质朴的匈奴社会里受到了匈奴人的一致欢迎。

如果太史公愿意像对李广那样,在张骞的个人经历上多下笔墨,那么张骞留给后世的形象一定会更鲜活、更饱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奴化的生活 对张骞适应西域有很大帮助

在匈奴中滞留数年后,张骞凭借匈奴妻子和堂邑父帮助,基本上适应了游牧生活,积累了大量在草原和大漠生存的必备技能。

随着张骞在生活上的匈奴化,匈奴人放松了对张骞的看管。在与中原截然不同的草原世界里,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空间的使节特地留心了当地的民俗和军事传统。比如各部族有自己的牧区,每年所有的匈奴部落首领都要大会三次,商议联盟策略或者出兵外战。

匈奴“胡书”的文字符号

虽然司马迁记载匈奴人没有像汉朝一样复杂的文字和典籍系统、仅仅用言语来约束人们行动。但依靠中行说等投降者传授的知识,结合草原民族固有的图腾符号,匈奴人逐渐发明了名为“胡书”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主要用于清点部族的财产,其中既有类似于汉字的符号,也有在内亚不同文化体系中反复出现的刻画符号、远古图腾。

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在苏联和蒙古境内的匈奴时代遗址,比如蒙古国肯特省境内的阿尔善岩画、阿尔泰地区的查干河岩画、托木斯图山岩画、宝力根省孛儿克-亢盖(杭爱)苏木匈奴古墓出土的匈奴祭天金人,以及中国境内的乌兰察布岩画、阴山岩画上,都发现了匈奴时期的如尼文字母,这写字符很可能就是匈奴人的“胡书”。

即便和平时期 匈奴人也保持着某种临战状态

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匈奴人随意游牧、以射猎飞禽走兽谋生,牧民从小就会在羊背上练习骑术,为成年后学习骑射做准备。小时候他们也会练习如何用弓箭射杀狐兔,长大之后就会用弓箭射杀更灵巧、更凶狠的野兽,以狩猎的方式训练战斗技巧。大部分匈奴人过惯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主要以狩猎、食用牛羊乳制品为食。和汉朝相比,匈奴的习惯法简单粗放,有意杀人并将刀剑拔出刀鞘一尺的就判死刑,犯盗窃罪的没收他的家产;犯罪轻者判压碎骨节的刑罚,重者处死。坐牢最久者不过十天,一国的犯人不过几人而已。由于草原上人口稀少、而且游牧民面对出生婴儿死亡率高的问题,所以匈奴人在法度上更加爱惜民力、不会轻易判处死刑。

这些差异,都是由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差异导致的。一旦开战,匈奴几乎人人皆兵,结合善于骑马射箭的优势。他们使用高度机动的骑兵,形势有利就进攻,不利就后退,更不以逃跑为耻——只要有利可图,就不管礼义是否允许。在战斗中,匈奴人斩首一级敌人就赏赐一卮酒,战胜者可以获得缴获的财物,虏获的人就是战胜者的奴婢。因此战争中匈奴人一旦发现有利可图,就会和群鸟集合一样聚集起来,如果作战不利,就会像烟云飘散一样消失不见。针对敌人、特别是定居民族,他们喜欢设置伏兵、诱敌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匈奴单于的生活相当富裕且奢侈

在统治者的礼俗方面,单于会在早晨走出营帐拜初升的太阳,傍晚拜月亮。就坐时,年长的在左边,而且要面朝北方。对于日期,他们崇尚戊日和己日。他们安葬死者,有棺椁、金银和衣裘,但却没有坟和树以及丧服。单于死后,他所亲近和宠幸的大臣妻妾跟随陪葬的,多至数十人或上百人。

在社会组织上,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匈奴中只有强壮的人有资格吃肥美食物,老年人则只能吃残羹剩饭。草原上战争频繁,为了让的部族成员没有后顾之忧。如果一个男性战死,那么他的兄弟或子孙,就可以迎娶他的遗孀。这就是古代游牧民族采用“收继婚”制度的原因之一。

此外,贵族女性会嫁给同一家族的男性亲属。不仅能让处于壮年的男女继续生育后代、维持人口,还能让贵族女性的财产不流失到其他家族,从而维持本家族的利益。与匈奴作风有相通之处的乌孙人、西羌人也采用了类似的收继婚制,《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羌人“相与婚姻,父没则妻后母,兄亡则纳釐嫂,故国无鳏寡,种类繁织”。日后远嫁匈奴和西域的汉朝公主,比如王昭君和解忧公主,都曾经历过原配死后、嫁给亡夫的兄弟乃至儿子的情况。这对重视宗法关系和家庭伦理的汉人而言无疑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