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曾主动退位为太上皇,将皇位让给儿子李隆基。之后,李旦做了四年太上皇。这段历史看上去,总让人觉得李旦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很融洽。不过,通过蛛丝马迹我们就会发现,父慈子孝全都是谎言。唐睿宗甚至被逼得跳楼自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大历史学博士、文史作家吴鹏在新作《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一书中对此做了解答。

七月初三夜里,玄宗正式发动政变。从玄宗的政变路线图可以看出,玄宗这次政变从一开始就是将矛头对准父皇睿宗,而非把目标锁定为姑姑太平公主。

当夜,玄宗率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和王毛仲等十来名亲信,以他听政的武德殿为起点,从正南的武德门出发离开武德殿。出武德门后,玄宗一行人向西穿过将内朝与外朝隔开的五座城门——武德门、虔化门、朱明门、肃章门、晖政门中的虔化门,从虔化门直奔北军所在的玄武门而去。

到达虔化门后,玄宗与王毛仲暂时分头行动。王毛仲快速前去闲厩夺取马匹,用以装备听从玄宗号令的玄武门三百余名禁军将士,玄宗等人则直接奔赴玄武门。当王毛仲带马匹赶到玄武门时,玄宗等人也适时来到。禁军中的三百多名忠于玄宗的骨干骑上王毛仲带来的军马,如虎添翼。玄宗遂率禁军进入玄武门,召来太平公主在北门禁军中的党羽左羽林卫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将二人当即斩杀。玄宗由此控制北门玄武门和北门禁军,实现了政变“先定北军”的关键目标,拥有了强大的军力“后收逆党”。

斩杀睿宗和太平公主在禁军中的党羽进而控制北军后,玄宗开始逐一血洗父皇、姑姑在朝臣中的势力。玄宗率亲信和三百多名禁军将士从玄武门进入太极宫,从北向南直奔肃章门而去,于睿宗居住听政的太极殿西侧,擒获正在中书省当值的右散骑常侍贾膺福、中书舍人李猷,毫不犹豫地将二人斩杀。

贾膺福、李猷被杀后,中书省大乱,当值的宰相四处逃窜。玄宗在朝堂擒获萧至忠、岑羲,“皆斩之”。窦怀贞惊慌失措间逃进水沟,他明白玄宗不会放过自己,就在水沟里自杀身亡。玄宗下令“戮其尸”,砍下窦怀贞人头,给其改姓“毒”,以示羞辱惩罚。

玄宗在朝堂和中书省大肆杀戮时,朝臣们的惊叫声惊动了太上皇。睿宗明白,有人终于动手了,只是他还不清楚是儿子玄宗发难还是妹妹太平公主作乱。不管是儿子还是妹妹,只要杀红了眼,都不会顾及他这个父皇或哥哥的安危,反而极有可能控制他,逼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和名义认定政变的合法性。

睿宗“闻鼓噪声”,遂出太极殿,步行到肃章门察看情势,只见儿子玄宗正在率禁军大队人马,杀气腾腾地从北向南杀来。睿宗一看玄宗进军的方向,就明白大事不好,决定历次宫廷政变成败的玄武门已经失守,他不可能再像当年哥哥中宗在面对太子李重俊景龙政变时退守玄武门那样转败为胜。

但睿宗绝不甘心就此失败进而束手就擒,曾经在神龙政变中“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的他,明白此时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可以依靠,这就是驻守在皇宫南门承天门的南衙卫队。如果利用南衙卫队进行殊死抵抗,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睿宗决意反击,遂“召郭元振”同赴承天门,意在让郭元振以宰相兼兵部尚书的身份号令南衙卫士勤王救驾,与不孝子玄宗进行最后一搏。

睿宗和郭元振到承天门后,立即登上承天门城楼,“群臣稍集”,夜间当值的部分朝臣也随之登楼。睿宗要求跟随自己一起登楼的大臣进行政治表态:“助朕者留,不者去”——愿意帮助朕拼死一搏的留下,朕与你们一起战斗到底;不愿者可自行离去,朕绝不怪罪!大臣们群情激愤,“于是有投名自验者”——甚至有人书写姓名官职上表忠心。御史台侍御史任知古紧急在朝堂招募数百名南衙卫士,准备到承天门护驾睿宗。

只可惜骑上战马的玄宗禁军速度太快了,任知古所部刚集结完毕,玄宗禁军就快马加鞭赶到承天门下,将承天门城楼团团围住。任知古带着数百名南衙卫士“不得入”,玄宗瞬间攻破睿宗尚未集结的抵抗防线,睿宗、郭元振等人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危急时刻,睿宗竟然使出最后的撒手锏,要和玄宗同归于尽。据《郭元振行状》,“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竟然要跳楼自杀。承天门是长安皇宫最南门,是最重要的政治礼仪中心,睿宗登基后大赦天下、册立太子、任免重臣等所有重大礼仪活动几乎都在承天门进行。明清皇宫故宫也设有承天门,即今日天安门。

睿宗“欲投于楼下”之举,是要将玄宗置于弑父弑君的不仁不义境地。如果睿宗在承天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跳楼自杀,天下臣民定然会得出玄宗发动政变将父皇逼死的政治结论。若如此,玄宗此次政变的所有合法性根基将被彻底摧毁,他会被千夫指为乱臣贼子,会被钉在唐朝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要知道,当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没敢光明正大地逼死父皇高祖李渊。要动手,只能在背地里,绝不能当着百官的面。

而且此时太平公主还在宫外,如果她借用睿宗之死打着为太上皇报仇的旗号蛊惑人心,集结力量反击,玄宗不一定能赢。而对睿宗忠心不二的郭元振如果看到太上皇跳楼身亡,更会振臂一呼,与玄宗决一死战。因此,不管睿宗是真要跳楼还是故作姿态,他都不能死,否则玄宗在政治上将陷入极难收拾的被动局面。

关键时刻,郭元振出手了,只见他“亲扶圣躬”,紧紧搀扶爬上承天门城楼栏杆的睿宗,反复劝谏,敦敦开解,睿宗这才稳住情绪,把登上栏杆的脚放了下来。郭元振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了事态的严重后果。

如若睿宗跳楼自杀,玄宗罪责难逃,那得利的只能是太平公主。得渔翁之利的太平公主等于是同时除掉哥哥睿宗、侄子玄宗,接下来就是另立一个她完全能操控的软弱新君,如李守礼或李成器,或者效仿母亲武则天登基成为女皇,这是被睿宗评价为“正直齐于宋璟”的郭元振绝对不能答应的。而且太平公主得势后,定然会像清洗韦安石、张说、刘幽求一样,对郭元振进行制裁。到时他郭元振即使不会身首异处失去肉体生命,政治生命也必然会被终结。

郭元振刚劝睿宗莫要跳楼,玄宗就带王琚等人登上承天门城楼。王琚刚开始没有跟随玄宗从武德殿出发,此时却出现在玄宗身边,应该是之前根据政变计划留在中书省帮助玄宗稳定前朝官员。此时胜负已定,睿宗、玄宗父子二人在承天门城楼沉默对峙。父子俩谁也不肯开口,毕竟谁先开口,谁就会陷入被动。

关键时刻,又是郭元振打破沉默。郭元振上奏睿宗:“皇帝前奉诰诛窦怀贞等,无他也”“惟陛下勿忧”——皇帝是奉太上皇您的诰命诛杀谋反的窦怀贞等人,并没有其他想法,太上皇您不要忧虑重重!

从政变的实际发动过程看,玄宗诛杀窦怀贞等人不只是剪除太平公主羽翼,实际上是剑指太上皇。睿宗对玄宗的目标选择亦是心知肚明,他根本不可能在政变前下诰让玄宗诛杀窦怀贞等人。郭元振此语看似颠倒黑白,实则意在暗示睿宗,玄宗需要睿宗作为太上皇授予这次政变合法性,不会对太上皇痛下杀手;他郭元振作为提出这项建议的保人,也会力保太上皇生命安全无虞。

睿宗遂按照郭元振的建议,正式下诰确认窦怀贞等人罪状,认可玄宗将其诛杀的行为合法,同时大赦天下,“惟逆人亲党不赦”。七月初四一早,睿宗再次下诰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将军国大权全部交给玄宗,自己当天就移居百福殿退出权力中心,安心去当太上皇养老。睿宗、玄宗父子俩由此正式完成权力交接,玄宗至此成为真正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

(*点击标题即可购买)

吴鹏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9月出版

优秀的通俗历史作品,不能不讲故事,但不能仅讲故事。它需要用流畅的文笔介绍历史故事,同时将作者的历史理解贯穿其中。通俗作品缺乏自我观点,这在大多数作品中是可能的,但像《盛世前夜:后武则天时代的政治缠斗》这样的作品,即使对于专家,也是有价值的。其意义在于,在纷繁的历史乱局中,寻找一道理解的光,让历史看上去错落有致。这样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提倡的。读这样的历史作品,美好之感油然而生。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有幸和吴鹏博士关注过同一段历史,也书写过同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介乎于铁血女皇武则天和盛世天子唐明皇之间,时间不长,历史信息却异常丰富。我把这个时代称之为“红妆时代”,而吴鹏博士则将其定位为“盛世前夜”。我希望不同的视角能为读者朋友们打开不同的窗户,让幽深的历史呈现出迷人的五色斑纹。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