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在1990年的前后,当时的人民路还未完全修通。河南日报传媒小编下了夜班后,经常会和单位的陈师傅在寒冷冬日的清晨,相约着从纬一路的老报社院骑车出来,顺着人民路往西南过商城路再往东斜插进去,里面就是顺城街和北下街。

大冷天的骑这十几分钟的自行车,目的就一个,到顺城街的马记羊肉汤馆,去喝头锅羊肉汤去。

陈师傅是老开封人,对吃颇有讲究。

去年见老爷子,80多岁的高龄了,还精神矍铄地骑着三轮车满街溜达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头锅汤,陈师傅总是眉飞色舞的样子:这大火滚小火熬了大半夜的一锅汤啊,营养丰富,味道真地道,7点多再去喝的时候汤少了,老板就该在里面添水了,汤就寡淡了。

那时候郑州的物价水平和今天没法儿比,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加一块硬面锅盔才一元钱。马记是当时顺城街生意最好的羊肉汤馆,羊肉汤添汤是不要钱的。小编总是在喝完一碗后,再续半碗,加足葱花和芫荽,吃得饱嗝连天方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

一天大早, 小编和陈师傅正埋头大喝头锅汤,一个面容黢黑的中年精壮汉子拉着一辆改装的超长的装满蜂窝煤的架子车停在了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老板一看,脸马上拉下来。端汤出来,重重地放在拉煤师傅面前的桌子上。小编颇为不忿,对陈师傅说:“老马咋这样啊?看不起出力人?”

陈师傅呵呵一笑说:“这是老白,老马是心疼他的汤呢。”

诧异间,只见拉车的老白解开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布袋,里面足足有十几个大杠子馍,又拧开一个军用水壶,找马老板要了一个大玻璃口杯,慢慢倒了一满杯,约有小四两,远远闻去,酒味刺鼻,估计是散装的高度白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编忍不住,问老白:“咋一大早起来就喝酒呢?”老白憨憨一笑:“干了一夜活儿了,这趟煤送完就回家睡了。”

冬日的早晨,四周还漆黑一片,店内150瓦的白炽灯照着老白,脸上满是冒着油光的细汗珠。老白先喝了口浓浓的香气扑鼻的头锅羊肉汤,再轻咂一口白酒,嘴里“滋”一声,喝得津津有味甚是香甜。

马老板进进出出地忙着给老白添汤,嘴里虽然嘟嘟囔囔,不过对于老白让多撇点羊油的要求也都满足了,每次还不忘加足葱花和芫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老白已经喝了4碗汤,吃了七八个杠子馍,4两白酒也一滴不剩地喝下了肚。拿一元钱放桌上,还不忘给老板开个玩笑:“马哥,不用找钱了啊!”马老板恨恨地回一句:“找钱?我踢你吧!”

一帮喝汤的食客哈哈大笑。看着酒足饭饱的老白拉着长长的蜂窝煤车缓缓离去,陈师傅说:“这马老板啊,是个厚道人,老白天天都这样来喝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过去了,那天冬日清晨的场景,总会在不经意间涌上脑海,让小编难以忘怀。

回首回味中,那一碗碗羊肉汤的浓香,以及那些盛汤的、喝汤的善良的人们与鲜活的场景,总是会带来丝丝的温暖与感动。

 撰文:张锐

  摄影:王少帆

  编辑:王欣 李婷

  校对:朱碧波

  出品:河南日报传媒有限公司

  电话:15038272739(同微信)

  原创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否则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