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行业参与者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产业链内部整合加速,上游为了增厚利润倾向于向下游拓展业务,而下游出于保障核心资源供应的考虑加速布局上游,行业内股权投资频繁,整合后企业的资金实力及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一、新能源上下游对比分析

1.下游政策福利逐渐消退。大体上,现有补贴政策出现额度收紧、企业补贴技术标准不断提高的趋势。对于下游造车行业,2022 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将在去年的基础上降低 30%,2022 年以后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获得政府补贴。 2.造车企业频受“缺芯之痛”。从 2020 年初开始,汽车行业饱受芯片短缺困扰,2021 年国内外不少汽车企业决定减产甚至是短期停产。近年来这一轮汽车芯片短缺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乏芯片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影响,还有新冠疫情等突发性因素所致。 3.锂资源储量可观。从矿产资源的静态可开采年限(全球资源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来看,锂当前的静态可开采年限高达 256 年,如图 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横向对比其他金属矿产,铜、镍、铁矿、锌分别为 44、38、35、21 年,这说明当前锂元素供应端的瓶颈主要在于采选能力的不足而非资源的稀缺,如图3-3。

4.提升现有锂开采能力势在必行。尽管锂被称为“稀有金属”,但实际上其是自然界中丰度排名第 27 位的元素,在地壳中约含 0.0065%,在自然界中并不算稀有。2009-2010 年全球锂探明储量储量增长由 410 万吨猛增到 1300 万吨,这主要因为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需求暴增。从 2019 年开始,面对动力电池需求刺激,全球锂资源可开采储量再度攀高。至 2020 年末,全球锂资源已探明储量为 2100 万吨,但目前全球每年产量仅 8.2 万吨左右,产能严重不足。面对下游的旺盛需求,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 2020 年底的五万元每吨更是飙升至如今近50 万元每吨。

二、 锂加工业简介

锂(Li)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元素,特点是高比热和高电导率,广泛蕴含在矿山、盐湖以及云母中,主要提取方式是从锂辉石和盐湖中提锂。从产业链自上而下来看,上游主要从锂辉石和锂盐湖卤水中提锂,为中游锂化合物供给端提供锂原料。根据上游资源的不同,锂产业链中游的主流生产工艺分为矿石提锂和卤水提锂两种。产业链中游为锂产品冶炼行业,锂产品按照纯度不同通途也有所不同,分为工业级、医药级和电池级。锂纯度高于 99.5%的锂产品如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用于生产锂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而工业级碳酸锂主要用于陶瓷玻璃等传统工业;氟化锂可以作为锂动力电池的电解液;电池级金属锂可用于一次性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工业级金属锂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化物用于航空材料,深加工制成的丁基锂可用于合成橡胶和生产医药中间体。锂产业的下游有陶瓷玻璃和合成橡胶等传统工业、航空材料生物医药等新材料领域以及锂动力电池领域。其中前景最为光明的锂动力电池主要运用于电动汽车、3C 电子产品和其他储能设备。锂的提取到加工流程如图 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全球锂资源供需情况简介

要得到锂矿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需要从供需角度对锂资源储备及开采情况进行分析,这将考虑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开采能力的现实水平。

1.从需求角度来说,在如今“碳中和”政策大背景下,锂作为电池领域的关键材料,其动力领域以及储能领域锂电需求有望持续受益于清洁能源转型。其中,动力领域是锂需求最主要的增长点。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预测显示,2025 年动力领域对锂的需求量将超过 100 万吨碳酸锂当量。

2.从供给角度看,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锂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 7%,供给对外依存度高,我国锂盐厂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澳矿,如图 3-5。

四、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研发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作为能量密度最高、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锂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在持续增长。和其他充电电池相比较而言,锂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高、长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势。目前,锂电池已经在 3C 消费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性能的不断提高和产能的扩大,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稳定并扩大下游客户是锂电池企业能否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以客户为主导的趋势日益突出,由于 3C 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体量相对较少,并且将维持在一定水平之内,因而缺乏持久的增长动能。而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代步车仍维持高速增长,那些客户量广泛且稳定的中上游动力锂电池企业将是主导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新能源行业近几年经历了一个快速爆发期,并非是新企业雨后春笋般扎根而生,而是原有企业在政府补贴政策叠加的背景下,(1)摆脱补贴依赖,深耕已有产业线,进行产能规模扩张;(2)多方位投资布局,不断拓展向行业上下游扩大经营范围;(3)打造行业专门型人才,提升研发力度。这一系列行业改观使我国新能源行业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都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中机院起源于产业竞争情报监测,发展壮大于产业规划咨询,成名于国家级新城新区规划全链咨询。专注于产业及产业园区大数据、咨询、规划、设计、招商、运营等咨询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