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也是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当前,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真正做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使一切决策和工作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经得住人民的检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对共产党人来说,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是干事创业的价值源头。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站稳人民的立场,坚持立足群众的实际需要是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革命中要时刻注意“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这说明,为民造福是具体的,必须注意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带领群众集中力量办了“推进蔬菜产业化、开发寿北盐碱滩、为工业翻身打基础”这三件事,让寿光人从此鼓起了口袋、挺起了腰板、走向了世界。只有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才能做俯仰无愧的共产党人,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在为群众创造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

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之外的任何的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谋划推进工作时,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制定政策措施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工作落实时,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奋斗旨在造福人民。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强国富民”的改革之路,党的二十大对为民造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新时代十年,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鲜明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真挚情怀,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勇毅担当,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坚定决心,抗击世纪疫情……正是“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党性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无不闪耀着“为了人民”这个光辉的起点。这就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以百姓心为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实现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是铲除私心杂念。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是共产党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但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当年的林县不把“严重缺水问题”摆在“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上,不可能果断作出修建红旗渠的正确决策;焦裕禄如果没有“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信念,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兰考人就不可能发出“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的心声;谷文昌不怀揣“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信仰,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把人间荒岛变成海上绿洲,就不会有群众“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做法;吴仁宝如果没有造福村民的理念,不可能有华西村新世纪的腾飞,不可能实现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也不可能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更不可能开创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正是因为“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杨善洲把缺粮的保山成为了“滇西粮仓”;孔繁森、吴金印等许许多多的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没有私心杂念,本着“为民造福”的政绩观,才能在群众心中树起恒久的丰碑。“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以此为标尺,坚持“做事”不“作秀”,“造福”不“造势”,坚决摒弃为了个人功名而大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防止因政绩冲动而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只有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才能追求到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雨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