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后浪推前浪,党和国家上一代领导人都逐渐退出政治舞台,但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却不能被忘记。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前河北省省长叶连松,一起感受他在上个时代的奋斗历程。

那么叶连松究竟是如何成为领导干部的,他又经历过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高材生

1935年,叶连松出生在山东,彼时的中国充满了战乱,华夏大地内忧外患,人民苦不堪言。面对日军铁蹄的南下,山东军阀却消极避战,导致孔孟之乡迅速沦陷。那时叶连松虽只是个小孩,但他目睹此情此景依然非常愤怒,心中久久不能释怀。稍稍长大后,他就立下宏伟志愿,决心为国家强大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时,叶连松正好十四岁,生活在和平环境下,他很珍惜,每天都刻苦学习,一路顺利升学。当时新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建设,工业逐渐成为社会的发展重点,为此叶连松在报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工科,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极高,叶连松几乎是万里挑一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工作经历

上学期间,叶连松愈发努力,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大学毕业时,他靠着出色的成绩被留校任教。在此期间,叶连松一面继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面他坚持认真授课,细致讲解所有专业知识,培养了很多船舶相关人才。十年教师生涯中,叶连松不仅在业务上进步飞速,桃李满天下,同时也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

时间来到了1973年,叶连松被组织选中,将他安排到石家庄某采油机厂担任副厂长。这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叶连松离开了象牙塔走上政治舞台。在此期间,他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将书本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带领手下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成功提升了厂子的业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河北省长

时间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干部年轻化。此时,刚满45岁的叶连松因过往成绩受到了组织的青睐,被提升为石家庄市的副市长。这位学者型官员一上任,就展现了旺盛的奋斗意识,他顺应改革开放潮流,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改革。1985年,叶连松被提拔为河北副省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时升任省长。

写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当年和叶连松搭班子的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了。经纪委审理,他在工作中以权谋私,纵容子女贪污,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新中国在制定政治体系时,为了避免一个人的权力过大,省政府中党派出省委书记、政府派出省长,两个人各分管一摊,互相监督。而叶连松依法执政,保持了清正廉洁,完全没有受到程维高贪腐案的影响。

中央之所以这样决策,就是希望两个分管领导可以相互合作,也是互相制约,最终才能实现合作共赢。而程维高被免职后,叶连松接替了省委书记的职位,开始全面主持河北省的工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叶连松大力振兴乡村产业,给予农村政策扶持,成功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2000年,叶连松主动提出退休,居家养老一直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首过往,我们看到了一代代领导干部殚心竭虑,忘我奋斗的主人翁精神。叶连松出生在动荡年代,他经历了压迫、战乱,好在他迎来了新中国。在红旗下,叶连松茁壮成长,成为了国家难得的知识分子。在大学校园中,他传道授业,为国家培养人才。在工厂中,他懂技术,善管理,带领企业拼出好业绩。在担任政府领导干部时,叶连松依然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拒绝贪污腐败,成为了备受人民爱戴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