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退耕还林”,再“还林退耕”?你是否觉得这是闲得慌的“专家大军”们又在没事找事,大刷存在感?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甚至对于“退林还耕”的新政策风向嗤之以鼻。那或许这场严重的粮食危机,将会在不久之后就全面席卷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达20余年的“退耕还林”战役

放眼全世界,中国绝对能够算得上是所有“迟发展效应国家”中的典型代表了。

所谓“迟发展效应国家”是指除去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而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一批老牌发达国家外,现下及未来发展势头较好的,第二、三批发展起来的国家们。

这群“迟发展效应国家”们都有一些相同或是相似的经历,都曾经沦为或是差点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发展的早期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都较为落后、以及在当下的国际交往中都处于被“针对”的对象。

正是由于各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以中国为例的这些“迟发展效应国家”们,为了尽快的弥补缺陷,以最快的速度将自身发展起来,于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府在全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政府是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和行动策划者,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全国上下的所有人力物力,来集中解决国家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所以丝毫不夸张的说,政府的政策导向就等于国家未来几年内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方向。

从1999年我国拉开“退耕还林还草”的序幕开始算起,至今已经有23年了;距离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2005年,也已经过去了18年,但是尽管时间已久,这两句话仍然是经常出现在各大场合政府报告中的高频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这两句话对于国民来说也是十分深入人心,上至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下至幼儿园的四岁孩童,单拉出谁来都能说上几句。

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十分的严格,全国各地的水源保护区,重点生态保护区,都无一例外的把这两条政策奉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拒绝唯“GDP论”居民易地搬迁减少生态负担,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着重关注环境污染程度……

基本上所有工作的落脚点都到了水源的安全保护和林地绿地的覆盖率提升上来。

效果其实也十分明显,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覆盖率也肉眼可见的高了起来。

根据2020年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有效减轻了因土地沙漠化带来的多种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好转。

花了20多年才有了这样的成就,可以说是十分的来之不易了。

结果2022年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一条“退林还耕”的政策让许多人傻了眼,这是“退耕还林”时退猛了?现在要还一点回去?

来之匆匆的“退林还耕”政策

其实所谓的“退林还耕”政策,指的是2020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后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

“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这就是所谓的“退林还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凡是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花卉、草皮等作物的将会面临清退,进而恢复耕地性质。

努力实现“黄河和海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200斤粮食,长江和淮河流域每亩退耕地每年300斤粮食。”

继《通知》之后,2022年时又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要求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并以粮食种植补助的方式来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种苗和造林费,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等。

必要时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前两天会出现类似的新闻——某地工作人员下乡砍树,关于“自己地里种啥难道不是农民自由”的话题讨论一时间炸开了锅,那些砍树的工作人员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农管”。

事实上,在1号文件出来之前,各地区都前后推出了有关“退林还耕”的系列政策,但效果一直都不算很好。

直到一号文件出台后,才出现了大面积工作人员“上山下乡”的现象。

短短几个月内,内蒙,山东等全国多地区内都开始大面积砍伐占用耕地面积的“非法树木”,仅在山东济宁泗水县柘沟镇一个镇,目前就已经砍掉了4000多亩占用耕地种的树。

这种软硬皆备的局面,让人不禁怀疑,现在中国都已经如此缺粮了吗?

会不会啥时候就突然吃不上饭,再次闹起饥荒?

多国出现粮食危机前奏

三年疫情,为全球许多国家都带来了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后遗症”——经济低迷,社会各方面发展速度放缓等。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除了各国都多多少少出现的发展问题外,以美国为例的许多国家还出现了粮食储备不足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5月3日,美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传来了危机信号,历经三年的干旱,美国大平原等小麦种植核心区域,冬小麦长势十分愁人,前景相当糟糕。

堪萨斯州西南部作为受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有农场主表示:“预计将放弃85%的小麦种植面积,今年的收成或将成为近十多年来最少的一年。”

而堪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作为美国最大的小麦品种——硬红色冬小麦的最大产区,两地的粮食产量直接关乎了美国的粮食储备量。

今年除了持续时间已久的干旱外,多地的小麦还受到了大风的摧残下,在严重的双重阻碍下,美国或许会出现历史性的歉收

有相关机构预计,今年6月美国小麦库存将降至九年来的最低点,小麦产量减少可能导致面包和主食价格上涨。

“地球村”的关联性也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美国出现历史性歉收使得世界粮食市场更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美国农业部预计,到2022-2023年末,世界小麦库存将降至七年来的最低点

出现这一问题的也并不仅仅只有美国,世界粮食安全的潜在危机并不会仅仅由一个国家所导致。

作为2022年之前的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的乌克兰,去年间小麦出口量相较于之前下降584万吨,加上玉米出口量的锐减,出口量合计减少了1250万吨。

虽然2022年作为小麦最大出口国的俄罗斯出现了大丰收,巴西等国也及时的补上了部分的供给缺口,但是依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在5月3日时发布的《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影响,相关数据高于2021年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

2022年是严重粮食不安全和需要紧急粮食、营养及生计援助的人口连续增加的第四年,达到该年度报告发布七年来的最高水平,全球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从2021年的21.3%升至22.7%。

严重粮食不安全是指生命或生计因无法摄入足够食物而面临直接危险。

报告还显示,其中有30个国家中超过3500万的5岁以下儿童,存在消瘦或突发性营养不良的情况,其中有920万儿童严重消瘦,是导致儿童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

报告中越升越高的数据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地人因为没东西吃而面临生存危机。原来灾荒这件事依旧是存在的,而且越来越严重。

“约2.5亿人现在面临严重饥饿,有些人处于饿死的边缘,这是不合情理的。”

——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报告前言中写下的话语。

那中国未来几年内,会出现这样的危机吗?

中国粮食安全

虽然放眼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是十分严重,但是单从中国国内的粮食安全状况来说,目前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强调“退林还耕”也不过是一种大国的未雨绸缪罢了。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1斤为500克),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光看每年的粮食产量,中国的确算得上是粮食储备大国,但是架不住中国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大,这样的粮食产量并不能满足我们的超大粮食产量需求。

截止2022年,我们每年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依然高达16487万吨,如果要想实现完全不依靠进口,需要增加的耕地面积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如果按南方一年两收的生长速度计算的话,至少得在现在的耕地面积基础上再加1.65亿亩;要是按北方一年只收一回的作物生长速度来算,则还需要3亿亩以上的耕地面积。

而且这只是预估,在现实种植条件下,还得考虑上自然灾害影响各地的粮食实际产量等,那需要的耕地面积就不止这3亿亩了。

再加之最近几年间,国际粮食市场的频繁大幅波动,让我们不得不早点做足准备。

在号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一触即发的当下,明天是否还是和平的一天都难以确定。

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可能面临被美国、欧洲、日韩澳等国,从水路上截断我国海洋交通路线的巨大风险,届时无论是手里拿着多少钱来购买粮食,都无法顺利运到国内。

粮食等物资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其他战役中,都无法忽视,可以说国家的安全更粮食安全直接挂钩。

未雨绸缪才能让中国走的更远,所以中国才在“退耕还林”效果十分显著的时候提出了“退林还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谈后续的发展。

如果等到粮食储备告急了才急得焦头烂额,才来想办法解决,那岂不是对不起那些国家用本国的安危来为我们提的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