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通过看一个人的身体变化,比如说耳朵上的折痕,就能判断他是否有心脏病,这是真的吗?

那么,耳唇上有折痕,说明有患心脏病的风险,这种说法到底可靠还是不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科学家提出耳垂折痕或许与冠心病有关

有研究表明,部分心血管病人的耳朵上确实有折痕。耳垂上的折痕或许与冠心病有关的猜测,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在1973年提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冠心病的死亡率很高,弗兰克医生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冠心病的早期表现,以尽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在临床中,弗兰克医生发现了一些心脏病的患者有耳垂折痕的情况,之后,他就对20位60岁以下有耳垂折痕的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临床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现这些病人当中的大部分人存在一项或多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于是弗兰克医生就认为,耳垂有折痕可能是冠心病患者的一个特征。

二、有耳垂折痕的人就会发生冠心病,可靠吗?

2014年,哥本哈根心脏的研究结果也发现,耳垂折痕和冠心病之间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

研究人员跟踪随访了1万多名20~93岁没有冠心病的健康人,发现有耳垂折痕的受访者后有60%患有冠心病,有耳垂折痕的受访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没有耳垂折痕的人稍高。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根据上述研究可以推出结论,有耳垂折痕的人就会发生冠心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把耳垂折痕作为预测冠心病的标志,但是单靠耳垂折痕来预测冠心病并不准确。因为耳垂折痕是一种身体现象,就像指甲的月牙,脸部的皱纹一样。

虽然在已经出现心血管病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耳垂折痕,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直到今天,耳垂折痕都没有被写进国内外的冠心病诊治指南。

专家共识或者医学的教科书里,因为用耳垂折痕来预测心脏病,只能算是一种猜测。单纯靠它来预测冠心病也并不一定准确。

虽然统计的数据显示,有耳垂折痕的人,其患冠心病的概率要高很多。但是耳垂折痕这一现象并没有和冠心病绑定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一些人明明患有冠心病,但耳垂上却空空如也,并没有折痕。

也有研究综合分析了1974年~2013年之间,37项关于耳垂折痕和冠心病研究的数据发现,有耳垂折痕的里面有62%的人同时有冠心病,而没有耳垂折痕的里面有33%有冠心病。

而且这37项的研究中,参与者都是已经出现胸痛,或者其他原因被怀疑有冠心病,而去医院做冠脉造影的人。

也就是说,在有可能出现冠心病的人群中,把耳垂折痕作为标准,也有较高的可能性会出现漏诊和误诊,那放大到整体人群,耳垂折痕的参考价值就会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导致耳垂折痕的原因有哪些?

耳垂折痕的原因有很多,睡觉都可能压出来。

随着各种对耳垂折痕的深入研究,让它的可靠性就更低了,有些人出现了耳垂折痕,就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自己没有患上冠心病。

而这些折痕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年龄增大,肥胖,糖尿病,甚至长时间保持同一种睡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项研究发现,受试者连续6个月压着耳朵睡觉,就能够形成永久性的耳垂折痕。

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那对于医学研究来说,耳垂折痕和心血管病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期的研究。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发现自己有耳垂折痕不用过于紧张。没发现耳垂折痕也不意味着身体健康,万事大吉了。

担心自己是不是有心脏病的风险,有比耳垂折痕更可靠,更明确的危险因素可以参考。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除了年龄,也就是男性大于等于45岁,女性大于等于55岁,性别遗传等等不可控制的因素以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

相对比耳垂上有折痕,以上这几项是已经明确的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是说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并且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发展为冠心病,如果具备以上多个因素,那就更危险了。

如果平时还出现过胸痛,尤其是活动相关的胸痛。活动时就好像胸口上压了一块大石头,停止活动一至两分钟可以缓解,就更要警惕心脏病的可能,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通过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或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能够更准确的判断是否有心血管病。

总结

总之,如果发现自己有耳垂折痕,同时还有其他一项或者几项危险因素长期存在,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看看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

如果有耳垂折痕,但没有其他任何危险因素或者症状,也不用过于担忧,也没必要特意去医院检查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