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其他的文章中多次谈论过生死的问题,在这里专门再谈论一次,有些啰嗦。

中国有句老话:人活一口气。看来祖先也认同人类不是那口气的主人,那口气自有其主人、赐予者、收回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家的生死观

佛教认为世人均具有菩提般若之智,因此人死了,不是真死了,而是进入转世轮回,其载体(肉身)不断变化,而主体或盛载物(菩提般若之智)永恒不变。

佛教真正的死亡称之为涅槃,这是佛(菩提般若之智)与物质(肉体)永恒分离的情形。真正的死亡(涅槃)对于佛家来说是美得无比的,众生终于脱离了六道轮回之苦,进入永恒的彼岸,那是极乐世界。

因此佛家不惧死亡,拥抱死亡,且期盼死亡的来临。

道家的生死观

道家《列子》说: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道家对于死亡的态度也是非常豁达的,可以死而死是上天的祝福,而不是惩罚。很多人不理解庄子的妻子死亡时,庄子鼓盆而歌的行为,认为这是残忍且缺乏爱的表现。

《列子》: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

由于道家承认世人皆道之器,完成使命后将死亡。因此道家认为死亡即精神离形(灵魂与肉体分离),关键是灵魂与肉体各归其真(真宅),鬼,归也,归其真宅,这是美得无比的事情。

因此道家也不惧死亡,拥抱死亡,且盼望死亡的来临。

三大宗教的生死观

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认为世人均由尘土与造物主的气组成,死亡乃是造物主将其气收回,将出于尘土的肉体归回尘土的过程。

【诗104:29】你收回它们的气,它们就死亡,归于尘土。

真正的基督徒爱惜生命却不惧死亡,爱惜生命是因为使命感,需要完成造物主所交托的使命,做一个合格的真理器皿;不惧死亡是因为他们认为人死即将灵魂交回给造物主,保罗说这是美得无比的事情。关键是生为合格的器皿,死将灵魂交回造物主的奖赏是那存留的荣耀冠冕。

因此三大宗教也不惧死亡,拥抱死亡,且盼望死亡的来临。

死亡的真相

死亡即组成人的精神(灵魂)与物质(肉体)的分离,如果各归其真,有什么恐惧的呢?灵魂归于那造物主,那真宅的主人,也是灵魂的主人;肉体归于尘土,物质的原始出发点。

可是,人类天生就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原因是我们不明白死亡的真相与意义,其实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死后去向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或者是对祖宗传承的恐惧的恐惧。很多时候,人类因恐惧而恐惧,却不明白恐惧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类习惯性地以生命过程中与物质的关系,以及寿命的长短来定义生命的价值。他们认为人生如果在权力、地位、财富、名誉等上面取得成就,且有足够的寿命长度,这是完美的人生。因此皇帝早逝是一种遗憾,物质充足而寿命太短;因此贫民长寿是一种遗憾,因为物质匮乏而生命漫长。有时间,建议读者看看余华的小说《活着》,如果你因此有所思考和得着,这也是人生的财富。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丰盛,这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你能享受的有限;也不在于生命的长度,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不该长寿而长寿是一种灾难。

所有宗教都反对杀人与自杀,这是生死的基本逻辑,人类没有决定生死的权柄。对于佛教而言,杀生是大忌;对于三大宗教而言,杀人是严重违背律法,自杀更是逃避使命与责任的行为;对于道家而言,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造物主会审判这样的行为。

生命的价值在于做一个合格的器皿(般若之智的盛载者、道之器、真理的器皿),盛载生命之道,且心甘情愿地被生命之道使用,做一个合格的工具,完成自己的使命,即实现自我。

如果我们可以确定生为道之器,乐于被真理使用;死亡后可以去彼岸、天堂、去那永生的极乐世界,与造物主合一,生死均无可惧。

死亡是造物主的恩典与祝福,只要我们不要强行掌控自己的命运,而是将生命的主权交托给造物主,按照真理的心意而活、而死,我们将生在人间天堂,死归更美的故乡(别忘了,我们是从真宅和真宅的主人那里出发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否则我们可能生在人间地狱(众生皆苦),死在黑暗阴间(魔鬼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