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和有关地方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退后半步出现空档。”据《湖北日报》消息,5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荆州市洪湖市,现场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整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是江汉平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不过,稍早前的5月17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指出,2012年以来,洪湖水质持续恶化,2021年至今一直为Ⅴ类。水生植被覆盖度低,仅占全湖面积12%,不到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5,沉水植物几乎消亡,野生红莲面积大幅度减少,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仅为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4。

通报指出,畜禽养殖废水、水产养殖尾水是入湖污染的重要来源。督察进驻期间,随机抽查8家规模化养殖场就有4家存在问题。监利市园梦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将生猪养殖粪污抽排至场外沟渠,群众反映强烈。监利市远富家庭农场粪污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利用约8亩无防渗措施的池塘存放粪污。洪湖市茭牌湾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废水随意排放,通过私设软管排入周边水体。洪湖市晟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沼液池私设软管通向沟渠,养殖废弃物长期在沟塘旁随意堆放,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

据《湖北日报》消息,21日,王忠林来到洪湖市晟鹏生猪养殖场,实地察看养殖废水违规排放整改情况,要求荆州市和省有关部门指导企业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实施环保设备改造升级和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实现源头管控;动真碰硬抓好水质净化、淤泥治理、河湖岸边坡绿化以及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督察通报还指出,2018年12月印发的《湖北省洪湖湖泊保护规划》要求,在茶坛东南、西南角以及下新河入湖口等重要河口和植被稀疏区域设置湿地植物恢复点,在茶坛和金坛之间区域栽植327.8公顷耐干扰性强的沉水植被,在清水堡示范区恢复浮叶植物群落面积405.4公顷,督察发现上述项目均未实施。蓝田河口示范区恢复浮叶植物群落面积615.4公顷生态恢复项目,也未开展初步设计。

据《湖北日报》报道,21日,在蓝田河口示范区,王忠林详细了解示范区规划建设推进情况,要求立即行动起来,尽快制定时间表、施工图,抓紧启动示范区建设,加强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提升洪湖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

前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最后分析,荆州市和有关部门对洪湖生态保护治理有畏难情绪,决心不够,不碰硬、慢作为,流域规划统筹不力,推动落实洪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主要措施不到位。

“洪湖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任务艰巨。”王忠林强调,有关地方和部门要着力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深挖洪湖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问题的思想根源,切实增强责任自觉,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整改。

要着力在深刻查摆问题上下功夫,对照督察通报指出问题,举一反三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梳理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养殖污染、生态保护修复等各方面问题,立行立改、限时整改,坚决守牢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底线。

要着力在系统施策标本兼治上下功夫,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提升河湖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要着力在实现长效治理上下功夫,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规范、堵塞管理漏洞,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要着力在协同联动凝聚合力上下功夫,省级加强统筹协调,荆州市和有关地方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宁可向前一步形成交叉、也不退后半步出现空档,确保洪湖生态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在洪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典型案例被公开通报后,荆州市委书记、市长均已表态。

据微信公众号“荆州发布”消息,5月18日,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深入洪湖市、监利市、江陵县,督导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问题,从严从实,动真碰硬,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彻底扭转洪湖水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退化局面,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能力和水平。

当天,吴锦先后来到洪湖市滨湖街道汉沙村晟鹏畜牧养殖有限公司、监利市毛市镇光荣村乾坤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实地督导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整改。在监利市江城路拦截污水闸、江陵县万佳时代小区旁黑臭水体整治现场,吴锦详细了解城镇生活污水直排、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现场研究具体整改举措等。

另据《荆州日报》5月22日报道,近期,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志红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案例问题整改作出安排部署。她指出,要坚持立行立改、标本兼治,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紧盯典型案例通报的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养殖污染严重、生态保护修复不到位等主要问题,逐一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彻底整改。要坚持以点带面、综合施策,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系统抓好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加快推进洪湖水质改善提升。要坚持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既紧盯典型案例通报具体问题整改,又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堵塞制度漏洞,做到整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