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俄罗斯联邦渔业局和俄罗斯渔业和海洋学研究院远东分院开了个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部署今年新一季的远东太平洋鲑鱼捕捞季的各项工作,全俄水产研究所(VNIRO)中央办事处和远东各分支机构的相关专家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除了常规议题外,这次会议还重点讨论了关于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建设鲑鱼养殖场的方法的建议。

俄罗斯打算在远东地区发展三文鱼养殖业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因为这样那样(主要是没钱)的原因,一直没有动静。俄罗斯能不能搞起来,或者什么时候能搞起来都是未知数,不过,如果真的被俄罗斯搞起来,那将会对全球三文鱼养殖业的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太平洋鲑鱼到库页岛产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野生三文鱼捕捞国,如果欧洲的三文鱼养殖业没有发展起来,那么俄罗斯远东地区完全可以跟美国阿拉斯加一起,凭借碗里丰富的野生三文鱼资源从欧美市场赚大把的钞票,只可惜没有如果。

憋屈的俄罗斯

三文鱼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养殖鱼比野生鱼还要吃香的鱼类,我国的养殖大黄鱼就没有三文鱼这么好的命。

因为脂肪含量高,肌肉也没有像野生三文鱼那么紧实,寄生虫风险也相对更加可控,可生食可加工,养殖三文鱼凭借种种优势,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高端商业养殖鱼种。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最早把野生三文鱼逼入绝境的西欧,在无心插柳的挪威的带领之下,将三文鱼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居然反过来赚家里还有大把野生三文鱼资源的俄罗斯的钱,这就让俄罗斯人非常不爽了。

2014年以前,俄罗斯每年进口超过10万吨的进口三文鱼,主要来自欧洲。

俄罗斯很早就有食用三文鱼的传统,国内也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虽然自己海里有丰富的野生三文鱼资源,但主要集中在偏远的远东地区,要送到人口密集的中西部地区并不容易,这还不算加工方面的问题。所以,更加肥美但价格也更加昂贵的欧洲养殖三文鱼趁虚而入。

伏特加、咸鲑鱼和黑面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看地图就能发现,挪威的养殖三文鱼要送到莫斯科实在是太方便了。

俄罗斯人越吃越不爽,堂堂渔业资源大国,还需要进口你养的三文鱼?实在不能忍!俄罗斯人报仇向来不过夜,可三文鱼养殖业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搞起来的。人家挪威人从上世纪70年代,苏联还没解体的时候就开始搞了,俄罗斯人自然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挪威和智利等国的三文鱼巨头手里夺回市场,所以,这报仇肯定是要过年了,而且一过就是好几年。

俄罗斯的“逆袭”

好在科技方面,俄罗斯也确实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配合逆天的养殖资源,确实让俄罗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三文鱼养殖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逆袭。

对传统三文鱼养殖业来说,除了种苗繁育、养殖技术和饲料外,最最重要还是养殖环境。想要养三文鱼这种冷水鱼,就必须有水温常年维持在低位的自然水域,没有你就是再怎么整都没用。

我国北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近岸自然海域的三文鱼养殖,只可惜一直没有获得成功,如今只能围绕一个“黄海冷水团”做文章,真是既烧钱,见效又慢。陆基养殖的难度也不低,当初的东海海洋折腾了10年也没见啥起色,最后只能将项目卖给了国企青岛国信。

我国的三文鱼养殖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就是吃了没有合适的近岸自然冷水海域的亏。

这也是为啥如今三文鱼养殖有一定规模的国家,要么靠近北极,比如挪威、丹麦的法罗群岛、加拿大等,要么靠近南极,比如智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不过这个“卡脖子”的硬性条件,对俄罗斯来说,根本不是事儿。作为离北极最近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适宜养殖三文鱼的自然水域,真要是开足马力搞,完全不输挪威,只可惜国力不允许。

因为实力有限,俄罗斯只能把三文鱼养殖业发展的重心放在西北联邦管区(靠巴伦支海),因为那里的海域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直线距离最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那里还有一个全球纬度最高的深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国内有市场,有养殖条件,国家又肯扶持,俄罗斯的三文鱼养殖业想不发展起来都难。说到国家扶持,除了俄政府对养殖企业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外,还配合有 “骚操作”。

最有代表性操作的就要属2014年的进口三文鱼禁运事件。2014年,为了促进国内三文鱼养殖业的发展,俄罗斯政府搞了一个进口食品禁运,其中就包含了约12.2万吨的挪威三文鱼。

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对进口三文鱼的禁运成了常态。虽然之后碍于贸易规则,俄政府也做出了不少让步,但限制进口三文鱼的贸易主基调并没有改变。

俄罗斯政府随便找个理由,就把国内三文鱼消费市场的主力——进口三文鱼给挡在了国门外,这个操作也确实非常符合俄罗斯人的气质。俄罗斯本土的三文鱼养殖业也没有让政府的良苦用心白费,三文鱼产量也在2014-2019年间翻了一倍,超过了9万吨。

2019年,俄罗斯各类三文鱼附加值产品总消费量达到35万吨,进口数量从2014年的13万吨减少至9万吨。进口三文鱼数量的大幅下降,除了本土养殖三文鱼产量上来了以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俄罗斯政府的“贸易保护”。

因为俄罗斯三文鱼养殖业发展时间短,本土企业在综合实力、产品品质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跟国际巨头相比还是差了火候,很难跟挪威和智利的养殖巨头展开正面对抗。但好在是本土作战,政府也比较给力,俄罗斯的三文鱼养殖业还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巨头的夹缝中实现了“猥琐发育”。

远东“鱼盆”

挪威在三文鱼养殖上的成功,俄罗斯自然是看在眼里,国内养殖条件这么好,自然也想在这条全球最赚钱的养殖鱼上做文章。

虽然实力不允许激进,但理想必须要丰满。

俄罗斯国家“顶级渔业发展战略”——《渔业综合体发展战略》覆盖五大商业项目,其中之一就是发展三文鱼养殖业,另四大项目为鳕鱼捕捞与加工业发展、俄罗斯鱼粉和水产饲料的产能扩增、核心中上层鱼类的供给提升、远东地区海洋贝类养殖发展计划。

俄罗斯国产养殖三文鱼能够在国内市场从国际巨头嘴里抢肉吃,主要还是因为有政府做靠山,可如果想要到国际市场上真刀真枪跟巨头肉搏,那就是找抽了。所以,俄罗斯必须尽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搞“曲线救国”的操作,而这操作的核心就是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现阶段发展渔业最大的障碍就是实力不够,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渔业发展,而民间资本也是如此,如今俄罗斯几个主要商业鱼种的捕捞配额都集中在几个寡头渔业公司手里就是俄罗斯渔业的最尴尬的地方。

既然钱少,那就得把钱花在刀刃上,而在远东地区发展三文鱼养殖业,就是这种既省钱,又能赚钱的操作。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最大的“鱼盆”,全国超过70%的捕捞鱼类产自远东,当然也是全球最大的鳕鱼类产地。远东渔业资源确实丰富,但因为地处偏远,人口稀少,渔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却非常落后,在苏联时期就没能搞起来,现在想搞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新的港口、加工厂、鱼粉厂、冷库和交通枢纽等等都亟待建设,而这也是这几年,俄罗斯渔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摆脱中国北方水产加工业依赖,掌握全球鳕鱼贸易全产业链。

俄罗斯当然知道,在远东地区大搞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其实也是在为远东的三文鱼养殖业铺路,这东风不借就是傻子了。

除了这个东风可借,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发展三文鱼养殖业还有其他的好处。

饲料。三文鱼养殖业是鱼粉和鱼油的消耗大户,而远东地区的捕捞业正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鳕鱼产品大多出口欧美,鱼头和内脏是附属产物,正好用来制作鱼粉和鱼油,自产自销,轻松愉快。

市场。这个就最绝了!俄罗斯把远东地区的三文鱼养殖核心区域定在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是有讲究的——边上就是中日韩,三个亚洲最大或者最具发展潜力的三文鱼消费市场,特别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下,澳大利亚是距离亚洲最近的三文鱼供应市场,但还是距离太远,冰鲜三文鱼只能走空运。如果远东地区能出产养殖三文鱼,那就能走费用更低的陆运或者海运。

虽然只要能养出来,大概率能卖出去,但留给俄罗斯的时间并不多。国际资本已经在中日韩三国布局了陆基三文鱼养殖产业,以我国为例,进度最快的浙江宁波的高塘岛项目最快2023年就能出产三文鱼,供应长三角地区。山东青岛也有挪威的养殖企业布局。

但是,俄罗斯远东三文鱼养殖明显快不起来。未来十年,俄罗斯农业部将拨款150亿卢布(2.42亿美元)发展该国的三文鱼养殖业,这钱真心不算多,所以还得依靠民间资本参与进来。

在此期间,俄政府希望三文鱼养殖业能吸引800亿卢布(12.9亿美元)的民间总投资,其中500亿卢布(8.06亿美元)分配至远东地区。可加上这些,也不算多。

乐观估计,远东能够出产养殖三文鱼,怎么地也得等上个三五年吧。不过俄罗斯一点也不担心,毕竟无论是海里的鱼,还是能够养殖三文鱼的自然水域,这些都是稀缺资源,无可替代,手握这些资源,就等于是稳坐钓鱼台,早晚都能挣到钱。

以挪威为首的欧洲养殖国家,沿海水域开发已经接近饱和,下一步只能走新赛道,难度更高的深远海养殖;智利也是差不多的节奏,非常在意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开发,新的养殖牌照很难申请;加拿大虽然养殖资源丰富,但政府一直比较克制,前年更是在原住民的施压下收回了部分养殖区域;美国的阿拉斯加倒是有大把的养殖资源,但是美国基本不太可能会放开养殖口子。

也许是因为疫情的关系,让国际资本纷纷布局水产业,而三文鱼养殖业更是成为明星投资标的。只不过三文鱼养殖门槛太高(主要还是养殖环境限制),只能走还不成熟的陆基养殖。这对俄罗斯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远东的渔业资源(养殖资源)对俄罗斯来说,只要开发得当,那就是个聚宝盆,能够长期产生效益,虽然当下的俄罗斯太虚了,远东资源的开发相当“憋屈”,可只要给时间,前途真的是不可限量。(完)

感谢阅读,喜欢本文就点赞加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