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实践

中国教科院在全国建有若干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教改实践”专栏旨在传播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先进经验,研究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举措,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思路和路径,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朝阳实验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共同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朝阳实验学校在“润泽教育”文化的统领下,确立了“润品育能,筑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建构了“润泽德育”的育人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润”的方式来培育学生德行、健全学生人格、净化学生心灵,培养会思想、有情怀、敢担当、能作为的“润泽少年”。

01

以文化熏陶

文化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在反向塑造着人类自身的活动。人的发展本身就是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是通过知识灌输的形式,而是通过文化熏陶过程实现的。学校结合办学历史、地域文化和办学实际提出以“润泽”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创造适宜、适性的生态环境,以“润”的方式,让学生自由成长。学校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校园的每一个景点、楼道内墙壁上的每一个主题、教室内的每一块宣传栏都充满着浓郁的育人氛围。学校各层面的制度制定体现着人文与科学,教师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一是以爱为核心,滋润唤醒学生的心灵。爱为教育注入了灵魂。教育的过程复杂而烦琐,如果没有爱的底色,教育就只剩下了机械的执行与应付,教师在工作中的效能感、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也将大打折扣。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自觉而真诚,普遍而持久的爱,才能创生动活泼的教育;享受教育的过程,成为一名温暖而幸福的“浇灌者”,才能丰润每一个生命,实现自身的价值文化认同。

二是以德性向善为本,不断丰盈学生生命厚度。“仁者,爱人”。一个心中有他人、心中怀有仁慈的人,才能拥有真正幸福的能力。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这都是对美好德行的追求。因此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我们认为善良的品行是第一位的,它不仅是我们千年文化积淀中的精髓所在,也是一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应该秉承我们文化基因中善的智慧,以上善若水的情怀,崇善扬道的信念帮助学生浇灌善根、修成善行,润养浩然正气,让善的气息如水般润泽师生的内心,成就每位师生的仁者之态。

三是以适性为主要方式,强调润物细无声。这种育人方式是把学生当作一粒种子,为其创造适宜、适性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教育的起点。我们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阳光、适宜的土壤和适量的水分,促进其潜能的释放。因此,润泽德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核心是生态的创设。全校师生都将把对人的关注和尊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践行“润泽德育”,在思想上一脉相承,在行动上同频共振。学校提出“立德敦品,弘毅励行”,强调立德为本,弘毅为志,育品为尚,立行为范。“立德、敦品、弘毅、励行”四个方面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从提高道德认识(立德)到陶冶道德情感(敦品)再到锻炼道德意志(弘毅)最后升华为道德行为(励行),这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02

以课程浸润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蓝图,也是育人的主要载体。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是综合性的,既需要建构学校课程体系—为学校育人进行整体设计,也需要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育人合力,还需要发挥课程隐性育人功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氛围。

一是整体设计课程,建构润泽课程体系。朝阳实验学校提出“贵品渊知,卓能强体”润泽课程建设目标。“润泽课程”包含“润品”“润知”“润能”“润体”四个板块,旨在润养学生高贵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能力和强健的体魄。“润泽课程”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基于国家课程,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需要。学校构建了三层次五类别的课程结构,并贯穿于九年一贯制体系之中,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追求精致与深入,国家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各有特色,形成良好的三级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式。

二是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育人合力。学校从三个层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课程。

  • 第一,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在基础性的课程中,通过学科内部知识的整合打造“思考力课堂”,目标引领,问题驱动,注重生成;通过实施探究式、项目式的学习,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于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 第二,学科内知识与学科实践的整合。将学科课内课程和课外课程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

  • 第三,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开发了STIP课程,基于现实的问题、具体的情境、跨学科整合知识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是细化隐性课程,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所谓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除了显而易见的显性课程外,也切不可小觑隐性课程的重要育人作用。

  • 第一,充分认识学校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它虽然是一种非正规课程,但其作为课程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人的情、意等非理性因素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同构成育人课程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 第二,健全管理制度,发挥制度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各年级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年级管理章程》《年级对各班级的评价标准》。学校倡导实施“依法治班”的班级管理模式。所谓依法治班是指各个班级依据年级制定的各项规则,制定各个班级建设目标、公约、班训、班规、班徽等。规则的制定采取学生讨论、家长参与的形式,学生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班级管理小岗位,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管理模式,易于学生内化规则,同时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

03

以活动涵养

顾明远先生曾指出,“教书育人细微处,学生成长活动中”。活动是实现育人的重要载体。活动设计、活动开展、活动体验的全过程都有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和育人价值。

一是提供丰富的德育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实现自主、自由选择。德育活动是滋养学生德行与心灵的源泉活水。学校从不同层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活动。

  • 第一,主题教育活动。每学年学校都会以“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班级建设”“传统文化”“养成教育”等为主题组织活动。

  •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各校部配足、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 第三,社团活动。学校在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组建金鹏科技团、金帆管乐团、朝花管乐团、朝花美术团、舞蹈团和合唱团、足球社团等。

  • 第四,少先队活动。学校利用各种集会、班队会和重大节日,开展国旗下讲话、入队仪式、红领巾通讯社、科学家中队、离队建团仪式等活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是强调实践育人,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感悟、内化等形式,丰盈成长的力量。

  • 第一,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设二十四节气德育课程,例如,在端午节走进孔庙、国子监、中华传统文化园等实践基地,传承精神,积淀文化底蕴。

  • 第二,开展爱国理想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天安门观升旗仪式,参观国家博物馆、抗战馆等活动,树立理想,根植爱国情怀。

  • 第三,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进行学雷锋、码放共享单车、关怀慰问老人、环保巡河等活动,在劳动和奉献中服务社会,彰显价值。

  • 第四,开展游学系列实践活动,如山东的儒家文化之行、陕西的历史文化之行、江南的魅力水乡之行。

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陶冶,在实践中浸润,成长为博闻强识、审辨笃行的“润泽少年”。

04

以榜样示范

学生德性的养成与良好品德的铸就少不了同辈群体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榜样示范能够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就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朝阳实验学校为润养优秀的学生品德,围绕“润泽德育”文化,建立一套完整的“润泽少年”荣誉体系,用评价带动德育的创新,引领学生的发展。

一是建立阶梯式“润泽少年”评价模型。学校“润泽少年”德育荣誉评价体系呈螺旋上升,设立班级“星级少年”评选、年级“四好少年”评选、校级“润泽少年”评选的阶梯式成长模型。

  • 首先,班级进行“集星”行动,成为“星级少年”;

  • 其次,进行年级“四好少年”评选;

  • 最后,进行校级“润泽少年”评选。

通过阶梯式评价结构的设置,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动态成长,让他们都能在评价中不断立德修身,各展所长。

二是评价内容体现润泽品质。学校德育的评价点是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和德育目标形成的,

  • 第一阶梯为班级“星级少年”,设立十二颗星,分别为博学强识星、审辨慎思星、同理共情星、人文底蕴星、家国情怀星、树立理想星、规则意识星、责任担当星、自立自强星、探索创新星、致知笃行星、追求卓越星。

  • 第二阶梯为年级“四好少年”评选,此阶段设立“四好少年”标准,分别为会思想少年、有情怀少年、敢担当少年、能作为少年。

  • 第三阶梯为校级“润泽少年”评选,此阶段设立的“润泽少年”为校级奖励,是最高荣誉。

三是有效评价营造积极氛围。学生发展中心根据“润泽德育”总目标和分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出示《学校“润泽少年”各年级评价标准及细则》;各个班级根级年级评价细化指标开展争星活动,学生达到规定指标,便可获得指标对应的星;随之上升为年级间争“四好”,学生集齐某一维度的所有单星的学生,就可获得年级评选奖励。如果四方面均达标,可升级为校级评选,授予“润泽少年”荣誉称号。学校针对“星级少年”“四好少年”“润泽少年”制作不同的奖章,通过颁发奖章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参与度和荣誉感。学校还专门创设展示园地,来展示学生的争章成果,并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对外展示,营造一种正向传播的文化磁场。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任何实践和创新都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朝阳实验学校“润泽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探索真正实现了学校德育建设以文化为核心,由零散化走向系统化,由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促进了学校育人目标落实落地。

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9期

作者|刘明成(中国教科院朝阳实验学校校长,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