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源自于《礼记·中庸》,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原来,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做计划的重要性。这句浓缩了古代先贤智慧的话,放在今天,也同样适用。计划与规划,虽然有一字之差,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做规划呢?接下来,我介绍的这本《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将会给出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斋藤孝,即《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的作者。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深阅读》《学会学习》《如何有效提问》等。

斋藤孝说过:“从发现自己内在的规划力开始 设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划类型才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他分别从认知、实践、方法这三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部分 认知

很早以前,日本的匠人世界里就有“八分规划”的说法,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因规划而决定的,由此可见规划的重要性。

规划力是什么呢? 斋藤孝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使用了阶梯这一例子来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是一个阶梯,图4是一个斜坡。举个例子,假如都是a点漏水,图3作为阶梯,可以很快地修正过来,不会蔓延到下一层级。而图4是一个斜坡,漏水的话将会直接流到底部,没有修正的余地。对比之下,图3会显得更加靠谱。这就是阶梯的神奇之处,可以掌控一定的范围,对犯的错误留有处理的余地。

规划力具备留有余地的特性。

国际知名汽车公司——丰田,具有一套完备的管理机制。通过减少浪费优化生产流程后,会去现场查看,又会发现其他的浪费之处。丰田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去调整生产方式。整个公司都是这种精益求精的风气,令人惊叹。

规划力具有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1970年,目标是登陆月球的阿波罗13号在太空遭遇了意外事故。为了解决问题,当时的地面控制中心为了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达给疲劳至极的宇航员,采用了最为原始的方法——将信息写在纸上,朗读出来,然后等宇航员复述确认。此外,地面的指挥官还制定了图表,以便于清清楚楚地表达想要传递的信息。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阿波罗13号终于平安德返回了地球,制作图表、共同作业等行动体现出了极致的规划力。

规划力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以上三个例子,对规划力是什么做出了一定的解释。下面,我来讲讲规划力的实际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部分 实践

写作

写作时,通常将写作的内容大概分成三个最好的部分,然后再逐一给每个段落的论点加上用来支撑的论据,逐渐完善。

实用三种颜色的笔,会大大提高写作效率。斋藤孝自己是选择了红色、蓝色、绿色这三种颜色。最重要的地方用红色画线,次要的部分用蓝色画线,有趣的地方可以用绿色标注上。这个方法通俗易懂,小孩子也可以做到,非常容易上手。

三是一个实用的数字,在衣服的尺码、写作的大致板块等地方都可以用到,能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职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直都高效工作。用蓝、红、绿这三种颜色的色块区分工作,然后将每一个色块设置为90分钟,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方法。将事物结构化以后,再针对每一个点展开进行思考,这是一个便利而实用的方法。

在日常工作当中,每天都需要收集信息,但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经常会收集到多余的信息,从而浪费一部分时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斋藤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工作的规划上,首先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仔细厘清自己到底需要哪些信息,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选取绝对必要的信息。这个是一个好方法,在执行工作任务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模型雏形,根据已有的经验不断地填充完善这个模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任务,工作任务就很快完成了,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会议

一般开会有很多人到场,选择一个题目开始讨论,这个过程是冗长的,枯燥乏味,还会浪费一段时间,因为会有一些不具备可行性的点子被提出来然后被否决。会议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

1.使用文字记录

2.提出新点子比讨论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好多了

3.通过头脑风暴,尽量提出本质性的点子

以下是《规划力》中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点子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圆A是最好的区域,哪怕只提出一个A区的点子,这次的会议就算是有意义的。

第三部分 方法

上面说了那么多,那么,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规划能力呢?

1.从成品推测它的规划

《设计的解析·乐天木糖醇口香糖》这本书提到了木糖醇这一产品,主要是解析了在开发设计这一产品时的规划,很有趣。斋藤孝主要讲述了木糖醇的视觉形象,就是下面这个图案,是不是很有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从上至下看到的牙齿的图案,左右对称,为了方便售卖。配色为绿色和金属色,看起来就很美观。

视觉形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他方面《设计的解析1》也介绍了,而且都很有趣。

从成品逆推它的规划,每一项的生产过程,设计思路,让人感觉新奇有趣,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规划力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2.结合意象材料建造通路

顾名思义,就是给出成品和材料,开始想象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做出成品。拿烹饪举例,假如给你排骨,冰糖,八角,姜,土豆,酱油,然后给你展示了一张红烧排骨的成品图。是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想象到制作的步骤了呢?也许普通人一下子想象不出来,但是在那些“料理达人”眼中,制作的步骤就已经浮现在眼前了。

“胸有成竹”这一成语便是这个意思,在画竹子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琢磨成熟的竹子了。这已经到达了一个境界。

普通人通过着这样的练习,对规划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

3.必须要有背后规划的意识

斋藤孝在《规划力》中提到:规划分为表面的规划背后的规划,表面的规划是指从外面可以看到的时间流程。以一部电影为例,在一些场景中,演员根据剧本做出各种动作,讲各种台词,拍摄出来即可。这只是表面的规划,很容易就能看到。然而,背后的规划却很复杂。前期的大量筹备,编写剧本,选择演员,预算,中期的拍摄,后期的宣传,影片的后期制作等等,任务量都很大,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人们通过荧幕,觉得当医生不错。但是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成为一名医生是多么的不容易。首先,本科的话,需要完成五年的学习任务,比一般的大学还要多学一年。其次,每次考试之前都要背一堆理论知识,不然通过考试的几率就很低。最后,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还得经过好几年的临床实践,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和各种各样的患者和患者家属。

如果可以看到背后这些很麻烦的规划,就可以清楚自己能不能胜任这种工作,会思考得更多一些。

每一份职业,不只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更多的是背后默默的耕耘和辛苦。

有了“背后规划”的意识,就可以更好地做准备了,这也是锻炼规划力的一个好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就是我在看过《规划力》一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的重要内容。

看完这本《规划力》,相信你已经了解到“规划力”的精髓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先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精华,早早地说明了行动的重要性。立刻去做人生规划吧,不然还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