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喝紫色尖叫。”这是最近被网友总结出来的梗,平平无奇的运动饮料被赋予了“助眠”的功效,短时间内得到网友的“验证”和热捧。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夏燕琼表示,尽管茶氨酸有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但至于多少量起效,医学目前上并无明确的定量。同时,紫色尖叫550毫升含糖量为32.45克,而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添加糖过量摄入会带来龋齿、超重肥胖的风险,用含糖饮料改善睡眠的做法不可取。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有64%的居民睡眠质量不佳。在此背景下,众多企业掘金睡眠赛道,“睡眠经济”产品覆盖药品、保健品、家居、食品,但很多消费者对助眠产品的实际效果存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木兴/图

运动饮料能助眠,医生说不靠谱

这款号称能助眠的紫色尖叫最近在社交媒体爆火,不少网友“现身说法”,有的说喝完两个小时后入睡,有的第二天还犯困,引发网友纷纷效仿,也有喝了没有任何助眠效果的。

甚至还有网友“挖掘”出其他口味的尖叫饮料的不同功效,比如柠檬味能够补充膳食纤维,带来饱腹感,适合减脂人群;柑橘味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对骨骼相当友好……

对于紫色尖叫助眠的效果,并非毫无缘由,饮料瓶身上特意注明“每瓶添加茶叶茶氨酸≥3mg”,而这就是网友说能助眠的主要原因。

“医学文献有显示,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确实有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的作用,但摄入多少量能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并没有明确的定量。”夏燕琼表示。

紫色尖叫能否助眠尚无定论,但长期饮用却会带来健康风险。据夏燕琼介绍,按照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的标准计算,紫色尖叫每瓶550毫升含糖量为32.45克(相当于8块方糖),两瓶就超过添加糖日均摄入量。而添加糖过量摄入会带来龋齿、超重肥胖等风险。

因此,依靠喝紫色尖叫来改善睡眠是不可取的行为。

不过,关于茶氨酸的功效,2011年欧盟食品安全局表示,对茶氨酸进行的综合评估显示:目前关于茶氨酸与改善认知功能、缓解心理压力、维持正常睡眠和减轻月经不适4个方面都没有发现因果关系。所以,茶氨酸具有“助眠”的功效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此外,夏燕琼提醒,睡眠障碍的成因多且复杂,其中包括压力、饮食等。对于改善睡眠的方法,她认为成人可以参照《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营养干预专家共识》,里面一共有8点建议,包括高质量的膳食模式,推荐采用类似地中海饮食的平衡膳食模式。地中海饮食富含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豆类和海产品、奶制品和橄榄油等,有助于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和褪黑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另外,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鸡、鱼、鸡蛋、南瓜籽、豆类、花生和绿叶蔬菜等,规律适度锻炼,多晒太阳,适当补充维生素D,也是很好的改善睡眠的方式。

事实上,紫色尖叫的走红折射的是睡眠障碍的需求激增。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情绪与健康睡眠白皮书》,中青年是健康满意度最低的人群,有64%的80、90后有睡眠困扰。

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许多年轻人期望能用快速的方式解决睡眠问题,如药品、保健品,舒适的家居用品等。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我国有64%的居民睡眠质量不佳,平均每日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59%的人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失眠困扰,而完全没有睡眠障碍的人群仅占总数的19%。

食品企业争相布局睡眠+赛道

近年来,睡眠场景成为各大食品品牌争相布局的新兴领域。经头豹研究院测算,2019-2023年中国改善睡眠类保健食品行业规模从142.1亿元增至162.2亿元。预计到2030年,整个睡眠市场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在药食同源的理念支撑下,食品类助眠产品获得消费者的更多青睐。据悉,目前已经明确的具有改善睡眠的有效成分包括活性肽类、氨基酸类、皂苷类、黄酮类及益生元。其中,褪黑素、GABA、L-茶氨酸等都是助眠食品中常见的成分。

早在2020年,蒙牛、娃哈哈就推出含有GABA成分的晚安奶;2023年,三元瞄准热门成分褪黑素,推出“极致晚安纯牛奶”,该产品宣称“含10倍+原生褪黑素”;光明品牌旗下的“优加舒睡奶粉”也包含相似的成分,如茶叶茶氨酸、酪蛋白酶解物;伊利欣活则结合酸枣仁和茯苓等药食同源成分,推出首款助眠成人奶粉;助眠奶粉已成为南山乳品天猫旗舰店的招牌之一……

与此同时,在饮料业,也不乏企业争相涌入。如2016年,晚安科技就曾推出过中国首款功能性助眠饮料“晚安水”,配方中添加了GABA、L-茶氨酸、酸枣仁等助眠成分。

2021年,汇源旗下的果力研究所推出一款含有GABA的复合果汁饮料;同年,WonderLab和BUFF X相继推出含有GABA、茶氨酸、西番莲等天然成分的睡眠软糖,这些成分相互协同,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睡眠质量。

对于这些宣称助眠的产品,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奶粉添加所谓的“助眠成分”,“是对科学研究结果的演绎曲解”。也有律师表示,依据《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声称具有改善睡眠功能的食品,应当依法办理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否则应当承担相应行政责任。

不可否认的是,近几年来,与睡眠相关的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天眼查数据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500家企业涉足“睡眠、助眠、哄睡、褪黑素”等领域,其中七成为新兴企业,所覆盖品类从家居类,扩展到保健类、AI科技助眠等产品。

就连新茶饮行业喜茶也参与到“睡眠经济”,喜茶在今年8月发布行业首个咖啡因含量标识,通过参考咖啡因人体代谢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睡眠可能的影响,使用“咖啡因红绿灯”对产品咖啡因含量进行分级公示。其中,绿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mg/杯,黄灯代表咖啡因含量50mg—100mg/杯,红灯代表咖啡因含量>100mg/杯。其宣传海报称,拒绝“奶茶失眠”,自由掌控“咖啡因”,“咖啡因红绿灯”标识提供更直观的咖啡因含量参考及选择,守护你的睡眠健康。

尽管睡眠经济市场潜力巨大,但行业痛点依旧值得关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73.0%的中国消费者对助眠产品存在许多顾虑。约46.6%的消费者则对助眠产品的实际效果存疑。

■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