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战争频发,战乱不已。而在这每一场战斗之中,除了有士兵相互搏杀之外,双方还必须要有一个领兵之将总揽全局。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在这些战争之中往往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几千年下来,领兵之将那就太多了,正所谓大浪淘沙,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名字的,往往都是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名将”。说起战国名将来,匡章这个人来,了解的人不多,在名将排名里也多不把他放在里头。可是呢,当我们翻开功劳簿比对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人,最让人震撼的两个事绩,一是揍遍六国,每个国家都被他带领军队攻打过;另外一件事就是,在秦国变法强国以后,唯一一个攻破函谷关的六国战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就说说匡章在历史上主要记载的四场胜战,其中两次打败秦国,一次打败楚国,并且几乎灭掉燕国,这些战役都对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第一战便是桑丘之战。当时的背景是秦国和齐国正处于争相崛起之时,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以后,三晋已经阻挡不了其东出的态势,而齐国则是通过邹忌变法以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大败魏国,俨然成了中原新的诸侯霸主。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东西这两个大国早晚必然要一决高下,于是公元前323年,秦军准备通过韩、魏二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匡章为将应战。匡章与秦军对阵,军使来往频繁,匡章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齐军大获全胜,秦军大败溃退,秦惠文王只好自称西藩之臣,而派特使向齐国谢罪请和。齐国胜。毫不夸张地说,就是这一战奠定了后来的齐国霸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战是灭燕之战。战国七雄,燕国最弱。齐国打败魏国之后,又一口吃掉了燕国。齐灭燕,发生在燕召公三十八代孙燕王哙时期。燕王哙是位无能之君,上当受骗,干了一件“让国”蠢事。燕国大乱,史称“子之之乱”。齐宣王乘燕国内乱,派匡章为将出兵齐国,五十天内就攻占了燕国全境,几乎灭亡了燕国。

第三战是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齐国、韩国、魏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 前301年,秦将庶长奂、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率领四国部队进攻楚国,楚国派大将唐眛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战是函谷关之战。此关乃天险,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狭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侥幸从秦国逃脱回到齐国后,便组织策划伐秦准备报复秦国。结果齐国的匡章率领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军历时三年在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攻破了秦国函谷关,秦王被迫归还之前侵占的魏、韩土地求和。

综上,可以看出匡章是一名战绩斐然与白起等相比也不差的猛将。可为什么基本上没有讨论他呢?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司马错史记无传。有没有传记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名气大不大,无传的人基本不可能出名,然后就是传记写的精彩不精彩,传记精彩了才更容易被历代传颂。他没有得到历史认可,据说是因为庄子的一句话:“孔子不见母,匡子(匡章)不见父,义之失也。”人们都说他有不孝的嫌疑。就因为这样,所以司马迁后来没有为他立传。但不管怎么讲,瑕不掩瑜,匡章在齐称霸过程中可以说是功勋卓著的将领,灭燕国,垂沙之役破楚,与韩魏联军破秦函谷关。匡章的武功在整个战国可以说是非常耀眼,们说匡章是战国时期最低调的名将一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