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当时清政府对边疆的控制是日渐失控,在关内地区也有极大的人口压力,不得不暂缓禁关令,鼓舞人民进行移民。

当时便有了三千万当时关内的百姓,离开孕育自己的土地流离失所,到极寒的东北去生活。

那为什么关内的人民不直接去南方生活,而是去极寒之地的东北呢?

“闯关东”是什么?

“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乃是国历来的三大人口迁移,而“闯关东”是我国近代人口大迁移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闯关东”里面要闯的关,所说的是当时的山海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清朝下令了“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也就是当时的禁关令,从之后整个东北地区逐渐的与中原等地区失去了交流,渐渐也成为了荒无人烟之地。

为什么要“闯关东”?

在当时的禁关令发布后,对关外的东北地区控制减弱,邻边的沙俄对我们荒无人烟的土地有了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禁关令解除后,当时的关内已是人多地少,很多老百姓在关内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土地和人口的承载力已无法支撑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关内的百姓来讲,与其在关内饥寒交迫不如到人口稀少的东北去,自己开荒土地,自力更生,这成为了当时关内人民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清末的时候,禁关令没有完全解除之前,人民已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闯关东,若不是为了生存,谁愿意拖家带口的迁移至千里之外,谁又愿意离开养育了自己几代人的土地,去往极寒的东北。

他们也只有走出去,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闯关东”的历程

在一望无际的白雪中,那一条长长的队伍如同是在寒冷黑夜期望太阳的候鸟。

当时闯关东百姓主要走着两条路,陆地和水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历过山海关后需沿着海边的大路一路向北,多数人会选择跟着大部队走,一路上推着木车和当时的独轮车,带上老人和孩子,以及一些在关内都少的可怜的盘缠和家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稍微有点钱的人,一头牲口已是最昂贵的家当了。

这条路的本就路途遥远,加人们备受极寒交迫的折磨,和那随时可变的天气,最重要的还要提防本就不多的余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条水路就则是从烟台坐船,历经渤海,仅需几日便能到达辽东半岛的大连,走水路同样有着随处可见的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走陆地的大多山东人民,河北人们多数走水路,不管是走水路还是大路,这趟出关路可谓是困难重重。

“闯关东”为何不选南方?

我们现在看来,“下江南”更为合适,南方有着富裕的土地,和适宜的气温,气候也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只要给百姓土地,便可以生存,南方虽有着土地,但多数已被开发,已有了成熟的体系,无法为更多的人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荒无人烟的东北,黑土地更加肥沃,人烟稀少,百姓可以有地土地耕种生存,土地种植的农物也大不相同,北方多数以粗粮为主,南方以水稻方便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闯关东的人们原住地区,和东北的气温差异可以算是大差不差,去到南方也会有着气温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很难适应在南方的生活。

除了这些差异,最致命的还要算的上是遥远的距离,北上的话路程相对于南下的距离更短,更是不用去跨越大山大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惶恐不安的年代,南方也时常被战争笼罩,人们无法进行长期的定居,也随时受到其他国家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人们的深思熟虑后,选择了一条前方未知的路,面临的是未知的挑战,后续在人们的辛勤的努力下,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闯关东的规模影响

在当时关中地区,人们还未大规模的进行迁移的时候,关外东北地大约只有300万人1910年的时候,已到了1800万,到了1945年,人口更甚至达到了400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加的这么多人中,大多都的“闯关东”过来的人,算的上多数都是山东人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这边土地后,也是为这边土地注入了人间烟火气息,虽说天寒地冻,但也始终抵挡不住一颗为了活下来的心。

闯关东的规模程度和时间之久,在迁移的历史上绝对是不可缺少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来时的道路是蜿蜒曲折,即使走时的心情是悲痛万分,但他们依旧怀着一颗敢于开拓的心,毅然决然的走向了这条未知的道路,他们的身后,已经没有了容身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山东为主体的中原关内大量人民,到达东北后,在与当地满族等众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不断融合学习文化,饮食等方面,逐渐发展成我们中国东北独有的特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长达300年之久的历史移民中,可以被称为历史上移民最伟大的壮举。

如今的关东地区发展如何?

在大量关中人民迁入关东地区之后,关东地区如今发展如何呢?

当时的关东地区乃是我们现在黑龙江,辽宁,吉林组成的东三省地区,在当时张作霖带领的东北,大力发展工业的的东北,发展军工,为后面重工业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本就有这工业基础的东北,迅速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着中国“钢都”称号的鞍钢,有着中国油荒终结者称号的大庆油田,有着计划经济时代造业重要标本称号的绵长工业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东三省在农业方面也有着巨大的优势,除了工业和农业方面,旅游,金融,经济等也在迅速发展,哈尔滨,大连等地区也成为重要的旅游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是一次永远无法忘记的移民史,人民为了生存下来,敢于向未知的事实发起探索,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荒无人烟的土地迅速发展成为不可缺少之地,见证如此之大的变化,更是见证了无家可归的漂泊者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