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7年3月,沈阳大帅府门口像往常一样门庭若市,大家来这里排着长队,皆是为了参观张氏故居而来。

队伍有条不紊地向前移动,突然一道突兀的声音传来

:“我想进去看看就不用买票了吧”。

这是一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有着浓烈的台湾口音。

中年男人话落,人们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有人毫不客气地说

:“看你的穿着打扮也不是买不起票的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子没有理会游客地嘲讽,只温润有礼地对售票员报了自己的身份。

不一会儿,

馆长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亲自来迎接这位中年男子。

这名男子是谁,他和大帅府有何渊源?男子为何几十年后才来寻根?他寻找到家了吗?

旧曾谙

许是近乡情怯,男子门前驻足许久,视线才微扬,目光所及之处,是隽永狂放的“大帅府”三个大字。

顺着牌匾往下,大门两边列着一副朱红对联,还未见其全貌,就已能感受到裹挟其中的磅礴、大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跟随着馆长的步伐,深入里面,彩绘浮雕、方阶、方石,一幕一幕铺陈开来。

此情此景,男人心头涌起一阵难言地触动,莫名熟悉却又陌生,似乎远隔千里之外,也曾发生过共振。

“我的爷爷张作霖曾经就住在这里,还有我的爸爸张学俊,也曾……”。

好似喃喃低语一般,只是他的眼眶竟有些微酸,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作为张家的后人,

张闾实

承受了太多。

不错,张闾实的确不是买不起票,只是在他看来,这里是他爷爷的家,他回家又怎么需要买门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背井离乡实属无奈,直到2007年他才有勇气回来,带着众人经年的思念和期盼来到沈阳寻根。

外人只看得到大帅府是如何的辉煌,却很少有人得知张作霖也是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

张作霖出生贫寒,长大后参加过战争、投身过绿林,因为勇武有谋,张作霖慢慢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以至于朝廷无力清剿,才将其招安。

随后,清政府任命张作霖担任奉天督军,并将他派到了东北。

东三省物资丰厚、地理优越,是一块肥得冒油的肉,清政府的无能使得日本人盯着这块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企图通过东北一步一步蚕食掉整个中国,因此一直试图操纵张作霖,限制他对东三省的掌控。

然而,

张作霖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模棱两可,他一方面许诺给日方诸多利益,

致使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牟利,

但另一方面,在关系到领土问题时,他又与日方虚与委蛇、丝毫不让。

1927年,日方又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引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沈阳两万多人示威游行、强烈抵制。

日方认定是张作霖煽动所致,对他恨之入骨,几欲除之而后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张作霖由京返回东北,乘坐专列正当行驶至奉天附近交叉口时,“嘭”得一声巨响,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随后张作霖便被亲信紧急送回了大帅府。

陪在左右的是

“寿夫人”

,最受张作霖的宠爱和信赖,张府由她掌管大小事务。

在寿夫人的怀里,张作霖已然气息奄奄,强撑着一口气,最后交代

:“我受伤太重……恐怕撑不下去了,叫小六子快回沈阳,你辅佐他好好干,万不可毁了张家基业”。

张作霖重伤未能挺过去,此时的寿夫人哪还像平日一样镇静自持,俨然一个弱女子的模样,失魂般望着自己的丈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她只能强忍眼眶里的水雾,接下来,还有一场“硬仗”在等着她!

日军依旧虎视眈眈,果然不多时,日方特使闻讯而来,寿夫人早就做好了准备,精心打扮一番,好整以暇地出来接待。

她命丫鬟们上前奉茶,言谈之间,也是一派冷静,不漏破绽,日方不敢轻举妄动,一时被她唬住。

漫漫革命路

有了寿夫人的精妙表演,这才给了“小六子”一个空档,安然归来。

“小六子”就是张作霖的大儿子

张学良

,自此,张学良临危接下东北。

期间,日方一直逼迫张学良在东北搞“独立”,实际上是想将张学良作为傀儡,彻底管控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北伐风潮一路推进,国仇家恨当前,相比青面獠牙的日方,张学良还是选择接下橄榄枝,答应与蒋介石的和谈。

时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政权。

本以为蒋介石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国家统一指日可待,可没想到危机正在悄然靠近。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彻底将张学良送上了绝路,更是因此,张学良半生被困囹圄,张氏基业毁于一旦,张氏子孙流离四散。

彼时,东北易帜已过两年,在这两年内,日方一直在等待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学良投靠蒋介石政权的决定,已将日方彻底逼疯,日方决心用战争赢得主导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撕开了武力侵占中国的一道裂口。

更可气的是,外敌入侵,正属国家危亡时刻,蒋介石这时却举起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帜,命令张学良不动兵卒退出山海关,转头派他前去西北“剿共”。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日本关东军快速侵占了整个东三省。

可是退避换不回怜悯,“留得青山在”换来的是家园的满目疮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步错步步错,此时此刻,务必要让一切回到正轨。

谁曾想,张学良“一致抗日”的请求连连被拒,更是遭到蒋介石的厉声训斥,这逼得他不得不铤而走险。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同杨虎城,将蒋介石扣留在了西安,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与此同时,张、杨二人致电毛主席

:“愿不顾一切,共计抗日前途”。

经过毛主席在内的党中央的几番努力,又有张学良、杨虎城等人的威逼,蒋介石终于答应联合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被逼迫的仇恨却在蒋介石的心里埋下了报复的火种,而张学良和杨虎城对此还一无所知。

12月25日,事件结束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一路上都是那么平静、祥和,然而刚迈下飞机,蒋介石就变了脸,瞬间将枪口对准了张学良。

原来,那些只是蒋介石为了确保自身安全而伪装出来的假象。

接下来,蒋介石的报复将一一展开。

最终,张学良被囚禁长达50多年,杨虎城则在1949年于重庆遭到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时年仅5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的价码

年轻的

张学俊

对一切变故浑然未觉,只是隐约觉得一夕之间,很多东西变得不同了。

也不能全然怪他,

张学俊从小生活在母亲寿夫人的庇佑之下,上头又有无数的哥哥姐姐们,他实在不需要担心什么。

即使后来张作霖骤然离世,家里家外,也有母亲寿夫人帮忙操持,而支撑张家门楣的重任也落不到他的头上。

因此,张学俊的前半生可谓平静无波、顺遂自然。

他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更是一路顺风顺水考进北京辅仁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运给了他加持的同时,却又暗中设下了考验。

人生就是这样反复无常,平静的生活总是不会维持太久,张学良成为阶下囚后,张学俊就再也不是金贵的张家少爷了。

“你的哥哥不是张学良吗?你还需要出来工作?”

这是张学俊最常听到的,一字字的背后,藏着幸灾乐祸和嘲讽讥笑。

张学俊对此不屑一顾,他有他的骄傲,纵然张家不复往日繁荣,但是他们张氏子孙无一不是铁骨铮铮的男儿,他们做了该做的事,担了该担的责,从来都问心无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也坚信,迟早有一天,张学良会得到一个公平的对待,而他要做的就是找到哥哥张学良被囚禁的位置。

为此,张学俊专门去军统做了文职,在这里他了解到哥哥被送去了台湾,而后他也毅然跟去了台湾。

刚到台湾的张学俊一无所有,甚至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哥哥就是他唯一的信念,靠着这一口气,他才挺了过来。

日子好过一点,张学俊又开始频繁地出去打听,很快,军统的人盯上了他,将他强制送往了香港,后来几经辗转,他又流落到了澳门。

正是这段漂泊无依的行程,令他结识了陪伴一生的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愁难忘

不久后,张闾实出生了,哇哇得啼哭声,好像让这个家也鲜活了起来,只是,多了孩子后,原本就单薄的家庭更加入不敷出。

为了养活一家人,张学俊一大半的时间都奔波在外,家教、监工,只要能挣钱的工作他都愿意做。

生活的重担让这个男人变得寡言少语,在张闾实的记忆里,父亲的脸上很少有笑容。

父亲张学俊麻木的生活状态持续到张闾实五岁,他们一家能重返台湾后才有了些许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的日子虽然还是清苦,但张学俊的脸上却出现了些许笑容。

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有个大伯,而父亲脸上的些许笑容也是因为大伯才出现的。

有次,父亲带着他去了一个大别墅,只记得通过重重关卡,俩人才进去。

印象里,父亲和一个苍老的男人相谈甚欢,临走时,张学俊对儿子说

:“里面的人是你的大伯,你要尊敬他”。

那时的张闾实还有些懵懂,他不明白大伯张学良为何居住在大别墅里从来不出去,也不清楚他不能出去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还是喜欢去看望大伯的,因为每次张闾实去做客,张学良都会摆出许多好吃的。

对于张闾实来说,有好吃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张学良会教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张学良常对他说

:“张家的男人要靠自己往前走”,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想起这句话,他都会升腾出无限勇气。

除了张学良教育他成长,奶奶寿夫人也多次嘱咐他

:“张家的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闾实在长辈的期盼下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勇气的人,但在与长辈相处的过程中,他也读懂了大伯张学良、父亲张学俊、奶奶寿夫人隐藏在心中的浓浓乡愁。

大伯的生活看似无忧,但是张闾实能感觉到,大伯其实没那么开心,他总是隔着窗户向远处看,有时还会愣很久神,眼神落寞,像在为什么而哀愁。

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张学俊也是一脸的讳莫如深,仿佛下一刻就要夺门而逃。

在奶奶这里,张闾实找到了答案,奶奶告诉他,

他们不属于这里,他们的家在沈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阳很美,春天水光潋滟、万里晴空,冬天冰雕玉砌、雾凇沆砀,只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奶奶的话语里满含惆怅,他不禁想,沈阳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以至于每每说起故乡,奶奶的脸上总会浮现出一种近乎朝圣的光芒。

就这样,张闾实的心也好像因为“故乡”这个字眼而变得黏稠,沈阳在他年幼的心上,刻下一道重重的印痕。

张闾实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去看看家人心心念念的沈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子悠悠拉长,张闾实的成长之路却颇不平坦,一路遭遇冷眼、嫌恶和跌跌撞撞。

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毅、豁达,家里没钱,就半工半读,帮忙分担;遭受敌对,就不卑不亢,不予争辩。

不论遭遇什么,他总会迎难而上,瞅准商机,倒腾建筑木材,开贸易公司,一步一步,生意就这么慢慢做大,公司也稳定发展起来,而他也成为了亿万富翁。

一切渐趋安稳,然而有一件事,在他心里没有过一刻忘记,他要回去看看故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着忐忑的心情,2017年时张闾实踏上了寻根的路途,第一站就飞往了沈阳大帅府,他要来这里看看亲人曾住过的地方,填补那些亲人未实现的遗憾。

真正来到大帅府邸,张闾实才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不真实,眼前的一砖一瓦,都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心头泛起阵阵苦涩。

只是因为,景还在,人却已不在。

他向院长提出前去拜谒张家的祖先,没想到,到了张家氏族墓,张闾实事先料想的荒芜破败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香火缭绕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氏墓前,张闾实一脸肃穆,庄重再三地敬献了花圈,假如他没有决定来大陆,又怎么会看到这一切呢?

正是因为冥冥之中的牵引,张闾实真正体会到了家园的意义,家就是那个想起来就安心、怀念、也心酸的所在。

仿佛再也忍受不住一般,他上前一大步,“咚”地一声,双膝跪倒在墓碑前。

此刻的他就像一个曾被弄丢的孩子迫不及待要认祖归宗般,张闾实没有一丝迟疑,郑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刻,岁月仿佛回溯,旁人鄙夷的话语,大伯坚毅的眼神,奶奶温柔向往的笑脸,还有父亲释然的轻叹,一一从脑海里闪过,眼里终是泛起水雾。

他知道,他的根寻到了,家人的遗憾,他终是填补了,而未来,他还有很多时间。

不论相隔多远,母亲都会时时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而游子也永远不会忘记心中那一份眷恋,纵然千难万险,都不能阻止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段乡愁,纵然时移世易,那份乡愁永不会消逝,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两颗心还是会遥遥相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