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旅局联合制作的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作为2024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参演剧目,将在许忠的指挥下,于7月5日-6日与北京观众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见面会现场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塑造了以田汉、聂耳、夏衍、司徒慧敏、许幸之、王人美等进步青年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群像,讴歌“风云时代”及其涌现的“风云人物。

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编剧在剧情上通过“左翼电影小组成立、聂耳入党、蓝衣社捣毁艺华公司、三友式录音机研发”等的设计,讲述了在风云际会、有志之士集汇的上海,《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必然。

编剧游暐之介绍,“《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国势危难之际。歌剧以广角的、历史的镜头,通过‘青春的’‘红色的’‘先锋的’多维艺术表现,将这首永恒旋律的诞生历程再现于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剧照

“歌剧的主题音乐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其固有的庄重和严肃性,不应随意变奏或改动。另外,1930年代的上海,也给歌剧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先天的灵感和素材。”

作曲家孟卫东在为歌剧音乐明确基调时,十分重视通过音乐的响弱、配器的浓淡结合,来表现剧情的紧张与松弛对比。同时,剧中几位核心人物都有在特定戏剧场面的核心唱段,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导演廖向红在进入排练厅之前,做了充分的案头工作,仔细剖析历史背景之下角色的特征。她说,歌剧要有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演员们要综合运用演唱、台词和肢体语言,传达人物丰富、细腻而深沉的情感。

从孙砾到宋倩、于浩磊、陈朝宾、李新宇、吴轶群,为了将风云时代的风云儿女演绎得栩栩如生,上海歌剧院的歌唱家们用心揣摩角色性格特征,下足了功夫。

“打造一部原创歌剧相当不易。剧本、音乐的创作,指挥、导演的排练,舞美、灯光、服化造型等的设计与制作,体量都比其他的舞台剧庞大很多,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耗费也非常之大,制作排演的周期也非常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主创合影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该剧的总制作张庆新介绍,在文本创作之前,主创主演们先后分批前往了国歌灌制地百代小楼、国歌展示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等地进行采风学习,剧本数易其稿,音乐也在排演的过程中有所调整,“边演边改、不断打磨、以戏带人,我们希望这部歌剧能够真正地声入人心。”

首演之后,歌剧《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展开巡演,去年底至今年国庆前,已经安排演出场次39场,不仅在专业剧场,还覆盖到学校和社区、走向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