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首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8日,“艺行上海·红色浪潮”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红色戏剧”专场,导赏嘉宾、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打着伞,与戏剧爱好者从左联会址纪念馆出发,沿多伦路行至四川北路,再一路北行至山阴路,寻访中国左翼戏剧发展足迹。在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旧址,他指着四楼蒙艺堂悬挂的田汉照片,“每年上戏毕业典礼响起三首歌——国歌、校歌、毕业歌都出自田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昌勇在田汉照片前 诸葛漪摄

以“四川北路”和“红色戏剧”为线索,戏剧爱好者们在黄昌勇带领下走访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景云里、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旧址、内山书店旧址、大陆新村鲁迅茅盾故居、兴业坊大道剧社旧址,展开红色戏剧之旅。

在左联会址纪念馆,黄昌勇分享《红色题材戏剧的当代表达》。上海戏剧界在红色题材戏剧创作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连续推出围绕左联五烈士的《前哨》《浪潮》《早春》等作品,有效触动当代年轻人的情感共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一直在下,黄昌勇讲得认真,大家听得专心 诸葛漪摄

走出左联会址纪念馆,寻访队伍来到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旧址。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中华艺术大学成立,这里也是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等文化名人聚集地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酝酿地。位于四川北路1838号的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旧址,也是大家的兴趣所在,这里是上海戏剧学院前身,如今变为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走进四楼蒙艺堂,宛如时光倒流。鲁迅先生逝世10周年之际,郭沫若在此发言纪念。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田汉、曹禺、洪深在此登台。1947年11月,校长熊佛西在此主办义演活动,参加演出的有金山、赵丹、周璇、张瑞芳、白杨、黄贻钧、石挥。

走出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旧址,前往鲁迅故居路上,黄昌勇停在“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鲁迅有很多著作在内山书店售卖,方志敏的遗言也是通过内山书店交给鲁迅,再转交党组织……”正在修缮的鲁迅故居前,黄昌勇分享,“话剧《前哨》就有鲁迅家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昌勇在讲解

6月28日,龙华烈士纪念馆里开启一场特殊的党课——以话剧《前哨》为蓝本改编的沉浸式戏剧《狱中的哨声》,带领观众回到1931年的上海,身临“左联五烈士”牺牲前最后被关押的牢房,倾听他们的声音。

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携手上海戏剧学院,基于本馆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设计沉浸式戏剧党课。6月28日《狱中的哨声》首演,将视线聚焦在“左联五烈士”被关押在龙华看守所内的最后时刻,描绘了他们以笔为刀枪、坚持革命文学创作的感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狱中的哨声》吸引各行业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狱中的哨声》吸引各行业观众

《狱中的哨声》剧本由黄昌勇打磨,沉浸式戏剧党课从剧场话剧到场馆的改编、再创作过程,龙华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和上海戏剧学院师生们一起参与。龙华烈士纪念馆研究室专家为剧本创作把关,国家一级导演滕学坤现场对演出细节进行督导。

演出结束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有观众表示,“沉浸式党课形式新颖独特、发人深省。”也有观众感慨,“这种戏剧演绎形式很有代入感,对于革命者的执着追求,我的感受更深了。”

《狱中的哨声》在龙华烈士纪念馆进行三场演出后,沉浸式戏剧党课《最是理想动人心》和《不能忘却的记念》也将陆续进入创排阶段。

“艺行上海·红色浪潮”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收官站“中国美术”专场也将于近日推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超将围绕“上海美术的国家记忆”进行讲座分享,带领爱好者实地探访上海美术的“虹口之轴”,回答“上海何以成为中国近现代‘新兴艺术的策源地’”。

据介绍,上海文联惠民公益项目“艺行上海”由专家学者带领爱好者走访上海文化地标,2018年起已举办逾20场。本次“艺行上海·红色浪潮”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由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指导,上海文学艺术院、中共四大纪念馆、左联会址纪念馆主办,虹口区文联协办。首场“左翼音乐”专场中,左联会址纪念馆馆长何瑛为“时代强音——左翼音乐小组成立90周年图片展”和“举旗定向凝心聚力——宣传文化工作图片史料展”导赏,上海歌剧院党委副书记张庆新携歌唱家李新宇、潘墨尧、肖昕怡结合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分享创作心得。6月8日“中国电影”专场,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展开跨越时空的上海红色电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