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拟定从今年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达38.1%。

和以前联合起来针对中国的情况不同,这次当欧盟明确表态,要对我国汽车产业进行不对等报复性行为时,不少国家都站出来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德国直接表态,他们不需要更多的贸易壁垒。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紧随其后发表声明,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野蛮征收惩罚性关税。

还有不少欧洲车企,大众、宝马、奔驰、斯特兰蒂斯等等也迅速发表声明,对欧盟针对我国的做法表示明确反对。

这一次欧盟为什么不团结了?这些国家又为什么愿意向着中国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少外媒非常清醒,他们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和过去大不一样,中国只是简单换了一个打法,欧盟的不少国家就接不住了。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有了很多技术突破,加上我国汽车成本控制合理,在欧洲市场凭借技术创新与高性价比的两大优势,赢得了消费者的较好口碑。

根据今年3月份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50%的德国受访者都明确表示,会在接下来购买汽车的时候考虑中国制造的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也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当时人们愿意购买中国汽车的意愿率仅为27%。

由此可见,仅仅是半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就已经打开了欧洲的市场,并且赢得了一定量的客户黏性和好感度。

同时我国为了扩大生产量,开始在欧洲建厂,这也为欧洲各国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看起来中国的汽车好像抢夺了欧洲部分车企的市场,但实际上中国汽车的到来也在别的方面给欧洲带来了实际的利益。

有的人眼睛只盯着中国拿走的那部分,对中国采取不对等的报复行为。

而有的人能够看到中国带来的实际利益,会在欧盟表态之后出面反对,选择站在中国的一边。

并非是这些国家对中国有多友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大金主。

客观来说,中国在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中的占比并不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等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欧洲纯电动车市场当中,60%的市场份额都被欧系品牌和德系品牌所占据,而中国的自主品牌只占到市场份额的9.1%。

在众多车企品牌当中,大众集团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最高为22%,其次是占比18%的特斯拉和占比13%的斯特兰蒂斯。

而我国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集团合计占比,也仅仅只有10.9%,其他品牌如比亚迪、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知名品牌合计占比仅为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针对中国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主要的目的是担心中国汽车品牌实力太强,会抢夺欧洲本土品牌汽车的市场。

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明明这么低,为什么欧盟却这么紧张?

其实今年3月份的意愿调查报告就已经说明问题,中国汽车靠着技术创新和高性价比赢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目前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并不高,但中国汽车较同等级别的欧洲品牌汽车价格要低很多,因此欧盟担心中国汽车会渐渐蚕食欧洲汽车市场。

或许就是看到了中国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太过迅速,欧盟才不愿意给中国喘息之机,害怕一个掉以轻心,绝大部分的欧洲市场都会被中国汽车品牌所吞下。

其实当欧盟对中国加收最高38.1%的关税后,那些站出来反对欧盟的国家,反而比欧盟看的更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增加关税,看起来可以有效降低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量,但实际上提升了欧洲消费者的利益。

西班牙巴塞罗那商会国际业务开发经理何塞普·戈梅斯就说过:“如果我们加征关税或设置其他保护主义壁垒,致使中国在这里投资电动汽车、汽车电池或其他项目困难重重,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欧盟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碳中和的理论,在中国的汽车,无论从技术和成本上都能满足这些国家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一直觉得中国的电动汽车可以在市场售价这么低,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存在高额补贴,所以只需要通过增加关税的方式就能够解决问题。

然而欧洲很多人对欧盟的做法表示悲观,他们认为现在欧洲车企应该做的不是贸易战,而是应该提高效率技能,从而来降低成本。

中国汽车可以做到这么高的性价比,并不是因为国家提供了引进补贴或优惠政策,更大的可能是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和理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应该学习中国的做法,而不是一味反对。

其实欧盟的汽车行业反而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2023年德国乘用车总产量约为410万辆,其中约四分之三用于出口,出口总额达1640亿欧元。

所以当欧盟表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收关税以后,德国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不少德系车企也赶紧发表声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他们从中国买来的电动汽车,可远远比不上他们每年卖给中国的汽车。

除此以外,中国每年还会从欧盟大量进口农副产品,比如乳制品和猪。

中国可是这些国家的大金主,比起现在失去的这些电动汽车市场,他们更害怕失去中国的大订单。

因此在欧盟放出消息,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收关税之后,国内业界不少人士申请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展开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消息让很多欧洲人猝不及防,他们也没想到中国这次竟然会换一个打法。

而在6月13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有媒体提问,中国政府是否会如业界提议一般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产品展开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回答很有意思,他明确表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的规则,我国国内产业确实有权利提起调查申请,来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国内相关调查机构将依法进行审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符合了立案条件,调查机构也会立刻启动立案程序,并且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此时回旋镖已经打回欧洲,戈梅斯的那句话一语成谶,欧盟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
[1] 央广网《中国业界申请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和猪肉展开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商务部回应》2024-06-13
[2] 环球网《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8.1%临时关税,外交部:罔顾世贸规则,只会损人害己》2024-06-13
[3] 央视新闻《欧盟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 是“精明”还是“糊涂”?》2024-06-15
[4] 北京日报《欧洲专家解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将带来哪些危害?》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