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不过与中美之间的摩擦不同的是,欧盟与中国之间还有很多的回旋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在访华期间多次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临时性的,不是惩罚性的,这件事情还有回旋余地。不仅仅是德国,中国这边似乎也有意利用这件事情做一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中国在与德国的谈判中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国将会下调大排量轿车现有的进口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消息目前还属于小道消息,并没有经过中欧双方确认,但却并非没有可能。跟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的是,欧盟的汽车产业实际上是在逐渐衰落的。所谓“大排量轿车”,主要也就是德国向中国出口的燃油车。这块儿业务利润丰厚,大众、奔驰、宝马等德国厂商因此赚了不少钱,过去几年向中国卖出了2000多万辆油车,如果中国下调关税,的确可以得到德国汽车行业的支持。除此之外,德国汽车产业界本来就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原因也并不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德系厂商的核心市场,如果中国对欧盟汽车厂商采取报复行动,首当其冲遭殃的就是德系车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件坏事并不是德国干的,但后果却主要由德国汽车行业承担,这样的冤大头,德国人是肯定不愿意当的。正因如此,在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后,德国政府和产业界依然在努力推翻这个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来华访问的哈贝克是绿党领袖,在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中,绿党一向是对华态度最强硬的,但这次哈贝克访华却采取低姿态,反复向中国政府相关人士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界解释,说明德国在这件事情上的确很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这么说,中德两国在这个问题上是双向奔赴,而且德国对中国的依赖明显大于中国对德国的依赖,因为中国有很多手段对欧盟进行反制。实际上,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个政策刚出台的时候,业内专家就指出,即便这个关税政策真的实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也无法造成实质性影响,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游原材料,到核心技术,再到销量规模均占据主导地位,这不是加征关税就能挡得住的。加征了关税,也挡不住中国电动汽车,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要去招惹中国?这是德国很多车企的共识,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德国要比法国等国更加务实,他是真心想与中国进行友好磋商。而中国抓住德国这一心理,抛出“降低德国大排量轿车进口关税”这个橄榄枝,目的就是为了给德国产业界鼓劲,希望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推翻这个临时性的关税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并不容易,中德之间的这种默契,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6月10日,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出炉,右翼、极右翼势力大胜,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这次选举中大败;6月25日,一向持对华强硬态度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连任,这些都会给中欧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法国、意大利等传统汽车强国在中国的业务衰败已久,不太害怕中国的报复,它们与德国的立场形成对立,这也会影响中欧之间的磋商与合作。不过这些都是小插曲,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了全球60%的市场,而且在技术上完全独立自主,这就是中国手中最大的王牌,无论欧盟要谈什么,都要尊重这一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